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房車,船屋吧,房車這個大家都知道,船屋應該有部分讀者朋友們也知道,但是大家聽說過「房機」嗎?前兩天小編發現了這麼一個阿公,真的太厲害了,用超低的價格買下了一架報廢的飛機,並且變成了自己的家,這麼一住,就是21年。
這位阿公名叫布魯斯·坎貝爾(BruceCampbell),今年已六十多歲,他曾是一位電氣工程師,而現在,則專注于他的「飛機之家」生活。
這是一位怎樣的阿公,又是一種怎樣的「房機」生活呢?一起來看看吧~
飛機之家的基本狀態
說起自己的這個飛機之家,坎貝爾的話便多了起來。
坎貝爾表示,他一個人生活,沒有妻子沒有子女,前半輩子都在工作,到了中年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是的,就是他在飛機中的生活。他覺得,噴氣式客機作為航太人員的傑出作品,結構是非常堅固的,而且完全可以滿足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安全性等東西。
于是乎,在1999年的時候,他買下了一架1972年產的波音727-200型飛機,當然,它早已被廢棄淘汰;經過一番收拾後,坎貝爾在2000年住了進去,這一住,便是21年。
這架飛機共花費了他100000美元,換算下來差不多是2787100新臺幣 ,要知道這在1999年的時候,也算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
當然,其中除了購買飛機的錢是大頭以外,其餘的開銷都花在了運送和修整上。
現在,這架飛機是停在了波特蘭的郊外樹林裡,基本上是與世隔絕的狀態吧!當然了,水電問題是不用擔心的,這點隨後會和大家解釋的~
走進這個特殊的「飛機之家」
住在飛機裡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別急,我們這就進入坎貝爾的家,一探究竟。
▲引擎早已拆卸一空
飛機最值錢的地方大概就是引擎了吧,不過在購買的時候就已經拆掉了,不過還是保留了一些基本的結構,比如尾梯,就被當成了進入家中的正門,邁上臺階,即可進入這個特殊的家。
▲飛機尾端生活區
這個飛機之家呈現出狹長型的格局,整體分為兩大區域。
飛機客艙長28米、寬3.5米,但內部實際上的居住面積大約只有27.5坪左右,不過獨居倒是足夠。 飛機的尾端,是主要的生活區域,集中了客廳/臥室、廚房、工作臺和衛浴的空間,功能性齊全。 而前端區域,則盡可能保留了其原本的面貌,只不過大部分的座位被拆除,留出了大面積的活動空間。
「客餐廚一體化」的空間
由于是窄長的格局,所以其實空間並不是很好利用,只能留出中間的過道,在兩側安放功能性傢俱。
▲既是客廳,又是臥室
一個折疊沙發滿足了客廳和臥室的功能,一個人獨居的坎貝爾會在白天的時候坐在這裡看書,看電腦,而晚上這就是一張雖然有些簡陋但是還是蠻舒服的小床。
沙發一側,則用置物架和掛杆,共同組成了簡易的衣櫃,不過收納做得算不上出色,反而略有雜亂感。
雖然家中的空間雖然還算富裕,但坎貝爾還是喜歡將生活區集中在一起,按他的話說,畢竟自己是獨居,這樣緊湊、甚至有點兒亂的空間,反而能讓他覺得更溫馨一些。
▲簡單的小廚房
說是客餐廚一體化空間,但實際上就是將功能區排列在一起,未設隔斷。
廚房僅留下一小塊檯面空間,其它的位置則塞滿了各種罐頭和真空包裝食品,坎貝爾承認,他自己的廚藝並不出色,所以不怎麼下廚,更偏向吃一些方便簡單的食物。
有趣的是,飛機上原本的餐車也被保留了下來,現在被他當成了收納糧食的儲物櫃,不過,這個小餐車的出現,也在提醒我們,現在是在一架飛機上!
▲微波爐和電烤箱
雖然坎貝爾不會進行一些複雜的烹飪,但該有的廚電還是都有的,麵包機、烤箱、微波爐、電烤箱以及冰箱一應俱全,無論是加熱食物,還是食材保鮮都不成問題。
▲廚房對面的工作區
廚房對面,既是工作區又是小餐廳,閑來無事的時候 ,坎貝爾便會充分發揮自己電氣工程師的特長,做一些小玩意兒,也算是打發無聊的時間。
衛生間和浴室的洗漱區域
前面我們也說到過,家裡的水電一應俱全,這是因為家裡基本上保留了飛機原本的管路設計。
▲日常盥洗區
坎貝爾專門賣了一個洗手池,按上水龍頭可以當做日常的洗漱區,很方便,旁邊還有一個洗衣機。
▲飛機上原本的衛生間
原本的衛生間也被保留了下來,洗手池、紙抽櫃、馬桶等設備一應俱全,且排水管路也沿用之前的,僅略作改動,算下來這處空間的改動反而是家裡最少的。
▲有些簡陋的浴室
浴室相對就很簡陋了,如圖所示僅僅是這樣的小圓筒,平時他就在這裡洗澡。
▲浴巾隨手搭在一旁
他也表示,這看上去可能不像一個浴室,但是能完成洗澡的需求,一個人也沒什麼要求。
當然,底部做了專門的排水槽,輕易不會把地面弄髒。
前段空間基本處于閒置狀態
雖說這個「飛機之家」足有27.5坪,但其實一多半空間都並未被利用。
▲兩個簡易櫃劃分空間
通過兩組簡易的櫃子,讓室內的生活區和飛機前段的閒置區域涇渭分明。
坎貝爾說,他很喜歡這種「留白」的設計,既保留了一部分飛機原本的樣貌,同時也給自己創造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室內活動區域。
▲開燈後
兩邊的燈,是他自己改的,開啟後就變得沒有那麼壓抑了。
▲原本的座椅
幾個原來有的座椅也被完美的保留下來了,按在了窗邊,有時候他會來這裡小坐一會,不知道那個時候坐在這裡的乘客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地板改造成透明的
當然,仔細觀察才發現,地板現如今被改造成了透明的,下面的水電管路一目了然,由于底部空間較大,所以坎貝爾甚至可以鑽下去進行管路的維修和養護,二十年時間裡,這些工作也確實是由他一人完成。
坎貝爾說,每次到下面的「設備間」裡,他都會感歎工業的強大,坐在複雜的電路中,他由衷地對設計者和創造者感到敬佩。
▲走向機長室
哦對,機長室也被相對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雖然一些電器設備早已損壞、拆掉,但大致格局和外觀卻和運行時相差無幾。
這個僅有幾平米的小小機長室,也算是家裡一道獨特的風景了。
甚至機長室內也帶有一個小小的衛生間,算下來,這個家其實還算是個兩衛的戶型?
飛機外的環境和設備
「飛機之家」外,其實可以說的也不少。
▲密林中的飛機之家
前面我們也說到過,飛機位于波特蘭郊外的密林裡,平日裡被樹木環繞遮擋,但當你看到它第一眼時,絕對會眼前一亮。
為了讓機艙結構更加穩定,坎貝爾特意將其架起,在下方增加了承重的木台。
包括緊急出口在內的各個艙門,現如今雖然已經失去了電控能力,但還是可以通過手動拆下的方式打開。
想一想有時候漫步在機翼上,也算是一種難得的體驗了~
不過,前段架高的機艙門也可以打開,看上去未免有些危險的感覺。
整體外壁在坎貝爾悉心地養護下,倒是沒有大面積的鏽壞、變形,甚至一些警示燈還能點亮。
▲地下埋藏的管路
就像我前面說的,飛機保留了原本的水電管路,坎貝爾將其稍作改造,接入附近小鎮的上下水和電路,即可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文末總結
到這裡,其實這個「飛機之家」我們就瞭解得差不多了。
總的來說,這個特殊的家還是非常有意思的,雖然不能像房車一樣走到哪裡睡到哪裡,但是這樣變廢為寶的感覺還是不錯的,讓人感覺到生活處處有驚喜啊!
但是,獨居生活雖然爽,尤其還是像坎貝爾這樣在深山老林裡獨居的,這樣的生活可能是大多數人感覺不可能的生活吧。一個人在偏僻的地方還是要更加注意安全才行,祝福坎貝爾能夠身體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
但是小編認為像這樣的生活,還是要有幾個固定的老朋友,平時和他們通個電話什麼的,避免有急事~
最後祝福這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