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競爭激烈、壓力山大,很多人都夢想著尋找一處遠離塵囂、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世外桃源居住。但是,卻又難以割捨、逃避現實的誘惑和責任。因此,這個夢想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只能是海市蜃樓、黃粱美夢罷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鄉間美夢實現起來卻並不費力。
青海有對60後夫妻,他們放棄都市的繁華,回歸原始森林生活,十六年打造屬於自己的森林農莊。兩人,一狗,三餐,四季,過著人們最「嚮往的生活」!
一心奔著城市去,終又回歸深山兒時的范文斌,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去縣城,「我那時候就覺得,縣城怎麼這麼好!」但他的家在祁連山東端青海互助北山林場深處,一年也去不了一趟。「村裡進出只有一條土路,八幾年的時候,從這條路坐班車去縣城都要3個多小時,真的非常遙遠了。」他一心奔著城市去,努力讀書,從深山走到縣城,走到省城,走出青海,來到武漢讀了大學。
畢業後,他回到青海西寧,做了老師。但已經感受過現代都市的他,不甘停留在這平靜的小城。92年,他辭去了人人羡慕的「鐵飯碗」,又回到武漢,開始打拼。
在武漢,他找了女朋友,成了家。結交一堆好友,生意也越做越好,但他卻開始厭煩城市生活。「我突然覺得城市很糟糕,它佔據了太多的「負面」,人多,壓力大,節奏快,再加上各種環境污染,晚上連星星都看不見。」
他又開始嚮往深山,「每每回老家,我就覺得祁連山真是好,地廣人稀,要啥有啥。只要回來,我都會騎著摩托車在山裡面轉,想著要是能在這蓋個房子就好了。」03年冬天,他遇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互助北山浪士當景區正在開發,他只要投資就可以在森林裡選一塊空地,蓋一座房子。得到消息,他立馬關掉公司,打算回來。
「我當時生意相當好,知道我要回去,我的朋友都來勸我,他們說你生意這麼好,這一去,最少要損失幾千萬。」
朋友的勸阻沒有阻止他的腳步,「04年,我回來了!!」造一座房子,面朝溪流,春暖花開,農莊選址倚山臨水,在一片樹林掩映之下,自然環境可謂得天獨厚。看著這一片空地,一個藏在范文斌心底深處名為「夢想」的種子也開始發芽。
「我是學繪畫的,後來做了室內裝修。我做裝修的時候,通過改房子,佈局房子,才瞭解了建築,漸漸我發現我最愛的是建築。」
裝修工作閒暇時,范文斌開始買資料學習,研究當代建築大師的作品,琢磨建築。「我琢磨了很多年,我把多少年熱愛的東西,想過的建築理念,全部用在了這個農莊。」
范文斌想「隱居」於此,他希望自己的農莊能做到不改變大山。「農莊一定要尊重周圍的環境,要和大山的氣場、面貌完全融合,這個對我來說是個課題。」石頭、沙子、土、木材。。。用的都是本地的天然材料,他還將山裡的植被和山泉水引入居所。
「整個建築的外觀,做工和做法,完全尊重青海當地特色。但它的佈局,採光,通風,舒適度卻是按照西方來的。」他大膽而超越的設計成就了最與眾不同的特色,這裡每一個地方都透露著民間的味道,卻異常舒適。除此之外,整個農莊,小到牆面曲度,大到桌椅擺件,都是范文斌自己設計圖紙,守著工人,一點一點摳出來的!我自己設計的羊皮凳
他把這個農莊當作夢想的果實,為了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花了16年的時間!「我慢慢設計,從04年開始建設,一步步完善,進行細節升級改造,直到今年才算完工。」那麼這份答卷范文斌滿意麼?
答案是:「我很滿意,如果讓我給自己打分,我打80分。」
「下一步,我打算把手工藝品展廳給做出來。」農莊慢慢建成,范文斌又有了一個「小野心」。「我的媽媽是土族人,土族有很多精美的老針線活。在十年前,我就開始搜集這些老針線活,我打算將這些民族的精品展出來。」
指尖上的「非遺」土族盤繡 馬銘言 攝除此之外,他還收集了全套的民間老匠人家私。「我在這十幾年時間,收集了皮匠、氈匠、鐵匠、木匠等匠人家私,還有全套的傳統農具,以及現代的一些電器工具。我還從全國,分門別類的收集來很多手工藝品,像是木板年畫、刺繡。」
當藏品越來越多後,他就開始學習創作!「我準備開發帶有青海特色的的民創工藝品。第一批代表高原的動物小擺件,我已經做出來了。去年還參加了比賽,拿了個二等獎。」小擺件從設計到製作,包括包裝彩繪也由范文斌來完成。以後來農莊的人們,不但能感受山水之美,還能感受到手工藝品的獨特魅力,甚至還能帶走它們。
07年,農莊主體建成後,農莊開始對外營業,「我們全家都在這裡居住,經營不是以賺錢為目的,我們始終把生活放在第一位,每年只做那麼5、6個月。」
他們的經營,更像是請老友做客,「我們的農莊沒有掛到網上,只有電話才能夠預定,客人來來去去都是那些人。有的人五六年來一趟,有的一年來四五趟。」
范文斌將自己的這種狀態稱為「半世外」,「我們也是需要生活的,只能沾惹了俗世,所以我不算在世外,只能說是‘半世外’。」這些是我偶像的照片
不營業的時候,范文斌夫妻倆就把日子過成了詩。
「每天睡到自然醒,起床後看點兒書,充實一下自己。偶爾在書房裡聽聽音樂、畫畫圖紙、畫會兒畫,去茶室喝喝茶;或是去「發呆廊」發發呆,放空一下身心,靜靜感受山水之美。飯後帶著家裡的狗,和老婆一起去森林裡徒步健身,攀登到山的最高處看看景。」
「到了飯點,用院中現摘的新鮮蔬菜,配上山泉水,極簡單的佐料,做一桌農家飯,卻是最地道的自然味。」餐廳裡陽光通透,屋頂上搭了橫豎交叉的樹枝,若陽光照射下來,便映出大小不一的影子。在這樣的餐廳裡,吃著剛出鍋的青菜,喝一口清茶,唇齒留香,好不愜意。
悠閒的午後 受訪者供圖這裡緩慢而不頹廢,安靜而不孤寂。 范文斌希望來到這裡的人能慢下來、靜下來,遇見自己喜歡的生活,發現「隱」的魅力。
彼此攜手,從青絲走到白頭很多人表示過很羡慕范文斌夫妻倆如今的生活,「你們兩口子現在做到的,是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就連當年勸阻的朋友,來過後都說「太好了!你的這個選擇太好了!」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源于范文斌對生活的態度,「我覺得,人要定好自己的標準。很多人不停地賺錢,但是沒有時間去享受。人生不就是上天賜予我們時間,要我們去做自己所愛所享受的事嗎?」
但最離不開的是愛人向紅的支持,以及願意與他攜手從青絲走到白頭的篤定。
2004年,當范文斌決定關掉公司,回來過「隱居」生活時,向紅辭也去了武漢的教師工作,陪著他來到大山深處。「我們當時肯定是有分歧,我是城裡長大,他在鄉里長大。我從繁華的都市到山裡面來差別太大了,吃的也不習慣,尤其這裡沒有水和電。」但向紅還是堅持下來了,「現在我的想法也轉變了,覺得這種生活更自在一些,沒有那麼大壓力。」
1994年結婚,兩人相互扶持至今,一晃眼竟走過了25年。
何倩楠你看陽光穿過層層疊疊的樹葉落在夫妻二人身上在地上投下溫柔萬分的影子伴隨著風吹過山谷的聲音一隻黑白相間的小狗在旁邊吵鬧著…
時間就這樣,隨著四季更迭輪轉。
編後語:
遠離城市的喧鬧,沒有城市的燈紅酒綠和車流尾氣,其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有很多人喜歡生活在這寧靜的山村,感受鄉村毫無壓力的恬靜時光。只是我們不能像他們一樣,我們放不下自己的工作和城市生活。人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也許這種生活我們小住怡情,常住會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