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是一個有些「寒冷」的國家。由於它所處的緯度比較高,北極穿越了它的一半國土,因此瑞典的四季溫差很大,冬天非常冷。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地方,卻有一家人建了一個四季如春的「自然屋」。他們把大自然請進家裡,天天和綠色植物相伴。
遠看像個玻璃箱子,近看像個蔬菜溫室。
安德斯先生一家五口,就住在這裡頭。它還有個聽起來就很高大上的名字—— 自然屋(Naturhus)。
這些年來,居裡見過太多中看不中用的所謂「概念房」,說著天花亂墜,住著血壓飆升。但不得不說,這間自然屋確實驚豔到我。
安德斯在巨大的玻璃溫室中,建起一座木屋,四周種滿蔬果植物,以「房中房」的方式,硬是 在北歐創造出了「地中海氣候」。
萬物凋零的晚秋,打開窗,就能摘到一串新鮮的葡萄。冰天雪地的瑞典,可以不開暖氣。
春天來時,花繞前庭,蝶舞涼苑,安德斯會牽著妻子坐在門口,靜靜地待上一天,看上去就像童話故事。
當所有人為神仙豪宅驚歎時,安德斯卻說: 「是這座自然屋,拯救了我一家。」
故事要從20年前說起。
羅斯瑪麗和安德斯是鄰居,她對這男生的第一印象就是: 「太帥了。」
就算是老夫老妻,羅斯瑪麗談起往事嘴角都能上天:「他是足球隊的,身材好,魅力無法擋。」
不久,兩人相識、相愛、結婚。
和所有新婚小夫婦一樣,他們的第一願望就是在生小孩前, 打造自己的愛巢。
但談何容易?
他們省吃儉用, 足足存了7年,才湊夠了「首付」。但出人意料,他們沒有買一間大房子,而是在郊區買了一塊 爛地。
更匪夷所思的是,安德斯想在這塊爛地上親手建一間房子。 但他就沒學過建築。
他搗騰出了一張設計圖,想著就地取材,伐木砍樹,建一間 純手工木屋。
男人的夢想總是純真又憨直: 「別人能做出來,我也能做出來。」
但建房子不是拼樂高,於是,安德斯就請出了他老爸。
都說上陣父子兵,老爺子技藝精良,小兒子年輕力壯,說幹就幹。
整座木屋沒用一根釘子,而是借鑒了中國傳統的 「榫卯」技藝,但他們比較簡單粗暴,在原木上打洞,然後用暗榫將其連接。
白天上班,晚上建房, 兩父子忙活了一年多,卻連個房子模樣都看不到。
在旁人看來,這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傻事,但安德斯卻固執。
「有時候, 你就需要這一股蠢勁,然後用堅持和勇氣去完成它。」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勞斯瑪麗生娃了,還是 龍鳳胎。
這下好了,兩夫妻忙著帶小孩,哪裡有精力建什麼愛情小木屋?一耽擱就是一年半。
養家糊口,起早貪黑,生活就是一個不講理的流氓,對著夢想扇耳光。
奶爸安德列想放棄: 「生小孩前,有目標便去追,生了小孩後,一切都如迷失在暴風雨的海洋。」
但現實,更要命。兒子約拿坦,查出了 自閉症。
一瞬間,安德斯明白,他必須為孩子建一個家。
入秋後的瑞典,狂風暴雨,越往後就越難動工。似乎上天也在考驗他。
正巧,安德斯不知道在哪裡淘來了一本老書,上面寫著一個叫本特沃恩的老頭,在嚴寒的斯德哥爾摩建了一間 「溫室裡的房子」。
房子的設計,創造出了嚴寒地區的「地中海氣候」,延長了溫暖的季節,正合瑞典的冬天。
安德斯看著心動,老婆鼓勵他:「我小時候去過這種房子,不如我們建一個吧?」
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在做夢,但夫妻卻明白, 這個夢是為約拿坦而做。
對自閉症孩子而言,一間看得見風景的房子,就是他成長的庇護所。
對安德斯而言,這7年,卻是 折磨。
他一直希望兒子能夠和自己一樣聰明活潑,一起踢球、一起冒險,就像他和老爸一樣。
但患有自閉症的約拿坦,做不到。
每當經歷這種心疼時,安德斯就去工地裡分散注意力,兩父子漸行漸遠了。
「自閉症小孩的家長會意識到, 有些夢想就是夢想,永遠無法實現。」他說道。
2006年,自然屋的完工,讓這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轉機。
為了讓約拿坦有更多獨處的空間,他的臥室是用電視房改的大房。
父母又怕外界的聲音吵到他,所以弄了一扇實木的房門。 他可以安心地待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被打擾。
為了調整家人的飲食習慣,老媽運用溫室的氣候,在房子四周種滿了瓜果蔬菜, 一年四季,即摘即吃。
而這一圈綠植,又形成了一條 氣候保護帶,冬暖夏涼,就連蔬果收穫也翻了一倍。
安德斯說: 「別人建房子,是把自然趕出去,而我們是把自然邀請進來。」
為了讓房子和自然更好地融合,安德斯又有新動作。他在地下室建造了一套 完整的汙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經過淨化後,可以直接用於植物的灌溉。
經過 4年的努力, 這座自然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可持續農業,把污染、浪費降到了最低。
一個房子的變遷,也是一代人的成長。孩子們在自然屋中長大,各自有了變化。
染著粉紅色頭髮的女兒喜歡化妝,在父母的影響下,開始尋找 有機的替代品。
當然,變化最大的是約拿坦。 他敏感,自然屋便給他庇護,他孤獨,玻璃窗便打開了世界。
就連父子間的芥蒂,都在陽光下,煙消雲散。
一直以來,安德斯都對兒子充滿期待,希望有一天他能 「痊癒」,成為自己 想要的兒子。
一次次失望後,安德斯終於爆發,向兒子 發火。
但兒子的一句話,卻讓他差點哭了出來: 爸爸,我已經很努力了,你還感覺不到我的愛嗎?
安德斯幡然醒悟:「面對一個自閉症孩子, 我一直把他當成一個問題。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
他不是不想做,他是做不到。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愛。
「現在,我只想給他更多尊重和愛,而不是期待。」安德斯說。
一個自閉症的小孩,能遇到從未放棄,耐心傾聽他的父母,便是他最大的福氣。
這間自然屋,在外人看來,夢幻異常,光鮮亮麗,但背後,有著 三代人的故事。
技藝的傳承、家庭的責任、父子的互相救贖。
今年,是安德斯一家住進自然屋的第15個年頭, 約拿坦也已經19歲。
當他在生日會上第一次讀出自己的賀卡時,老父親安德斯笑中含淚。
這些年的心血,都有了回報。
一個孩子生病的家庭是不幸的,但有愛他的父母,是萬幸的。
日子在一天天過去,一家人的生活都因這座房子變得更好。
就像安德斯所說的那樣,「我不知道能否改變世界,但我知道可以改變我自己的世界。」
建房子這件事,就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讓自己舒服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