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湧向經濟更為發達的城市,進行淘金。而靜謐農村便遭到拋棄,除了村口幾個閒聊的老人,偌大的村子看不到幾個年輕人,人越來越少了。原因很簡單,為了生活,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家裡留下的是年老的、幼小的。
沒想到,2020特殊年,卻顛覆了許多人的這種嚮往,讓關在樓房裡數月的人最大夢想則是有處農村帶院子的房子,小院最好能種滿蔬菜。
這是冀東北部山村兩位七旬老人住了近40年的農村老宅,由於房子位於山腳下,這裡至今不通自來水,家家吃水都是自家院子裡打井。早年沒有水泵時,都是靠這個壓水機把地下水抽上來。正在壓水的,是10歲從城裡來看爺爺奶奶的小孫女。
山腳下過去交通不便,上街趕集要到7.5公里外的鎮上,所以,居住在此的村民,家家有個能種菜的院子。春種夏收,每到夏天,當地人常吃的黃瓜,茄子,豆角,生菜,番茄在院子裡都能找到,一整個夏天和秋天,基本不用買菜吃。七旬二老的院子有25公尺長,每年都種滿蔬菜。
生活在城裡的小孫女夏天最喜歡的事,就是週末和父母開車回老家。看爺爺奶奶是一方面,最大誘惑是查看奶奶家院子裡的黃瓜豆角都長大了沒有,有沒有能吃的。這裡的黃瓜豆角秧,還有她春天親手栽下的。
如今,隨著大棚菜的普及,早市上2元就能買到一斤黃瓜了,但村裡人夏天少有人買,他們說,那些黃瓜是大棚裡的沒黃瓜味,沒有自家種的香。
農村小黃瓜捨不得摘,要盡可能讓它們長大些再吃。儘管看起來並不是特別嫩的黃瓜,但摘下來用壓水機水一洗咬在嘴裡,滿口沾的都是黃瓜的汁液,那叫一個香。
週末,老人在城裡的幾個孩子們都回來了,問用不用買點啥菜帶回家。老母親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買菜,院子裡的黃瓜豆角都結了,吃不過來了,只讓他們買點肉就可以了。
老母親聽說孩子們都要回來,一早在院子裡摘黃瓜豆角,小孫女一進院子就來幫忙。
小院種的生菜吃不了,都長成樹了。孩子們來了執意要吃,從裡面找不老的。
小孫女已被黃瓜的香味饞住了,摘下來趕忙洗洗,便吃上了。
在村裡,人們習慣生吃黃瓜不切細,而是整根或切成長條吃,他們說這才吃出黃瓜的香味來。
中午這頓飯全家人忙活半天,桌上的番茄,豆角,黃瓜,香菜,小蔥都是自家院子裡的。還有一盤野菜馬齒莧,是從後院地裡新菜的,只有土豆和肉是從城裡買來的。一個有點破舊的40年老院子,如今,卻讓許多路過的外地遊客羡慕著。看完這些你是不是也想在農村弄個院子過上這種種菜養養雞的慢生活!這樣的小院,你嚮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