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樣的好心人。他們不圖回報,不圖名利,只因他們有一顆善良、憐憫的心。
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曾溪鎮油坊灣村,村民張忠才和妻子將一位無依無靠,和他們毫無血緣關係的同村老人梅樹興接到自己家裡贍養,像對待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讓老人安享晚年。
梅樹興老人90歲高齡,老伴去世早,她和老伴一生沒有自己的子女。他們領養了一個孩子,等到辛辛苦苦把領養的兒子養大後,兒子結婚了卻不要她這個老娘了。「老人一個人怎麼生活呀,接來我們家,也就多雙碗筷,這樣有人照應,老了沒人管太可憐了。」1999年下半年,該鎮油坊灣村村民張忠才和妻子把老人家接到家裡,至今已經21年。
2006年張忠才搬新家後,靠榨菜籽油、種莊稼等增收致富,年收入有2萬元左右(約合新臺幣85000元)。居住條件變了,生活好起來了,毫無血緣關係的張忠才及家人對老人的感情依然沒變,跟對自己的母親一樣。 吃飯時,夫妻倆輪流給老人夾菜,老人在這個家裡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作為油坊灣村6組組長,張忠才還心系村民,帶領村民修了一條山路。可是,由於該路地處大山溝,每當下大雨時,這條路就泥濘不堪、崎嶇難行,難免落下垮塌的石塊和泥土,給村民出現帶來了安全隱患,四輪機動車更是無法通行。每到此時,張忠才就義不容辭地去清理修復路面,保持暢通。
張忠才的兒孫們都出外打工了,他和老伴在家裡侍弄幾畝地,這是老兩口在黃花菜地裡鋤草,他倆平時除了種地就是照顧好90歲老人和自己父母親。
梅樹興老人閒不住,只要她能幹的也會上來幫忙。就是張忠才燒水,她也要幫填把草啥的。至今,很多人都不理解張忠才的做法,自己有父母,這又撿來一個媽,圖啥呀,他總是笑笑說,誰都有老的時候,將心比心,看著她一個人孤單沒人管,良心上過不去。
1999年接回老人時,張忠才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在上學,自己的父母年齡也不小了,一家人光靠種莊稼一年收入也就六千左右。自己生活都捉襟見肘卻又負擔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張忠才說:「她兒子不管她,她又老了,一人無法生活,就接來和我們一起過了。就這麼簡單。」逢人老人就誇,這不是親兒子卻勝似親兒子。
張忠才所在的組裡還有6名五保戶,張忠才也經常去他們家裡,看看有啥要幫忙的,不論是哪方面,只要張忠才能辦到的,他一定出手相助。張忠才正盤算著,這幾個五保戶年齡越來越大,有個病感個冒啥的或者起不了床,自己一個人在屋裡都沒人知道。他正考慮找一處離自己更近的房子,把他們集中在一處也好照應,再說大家住在一起互相照顧也方便。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直堅持做好事,當做好事變成了一種習慣,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就會帶動更多的人,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致敬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