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香港打工皇帝:日薪75萬,上班20年,工資30億,買3.5億豪宅

香港打工皇帝:日薪75萬,上班20年,工資30億,買3.5億豪宅
2021/12/06
2021/12/06

曾有人說,在李嘉誠325億美元淨資產的財富中,有一半靠著別人的幫助得來。那這一半中間,又有50%離不開霍建寧的功勞。

霍建寧是誰?就是一個其貌不揚的老頭,個子不高,笑起來很樸實,但他卻憑一己之力讓李嘉誠數次成功抄底,賺到幾千億元。

多年來,他的成績遠不止于此,也被李嘉誠當作心腹近臣。他自己也被稱為打工皇帝,從1999年開始,年薪從未低于1億元港幣。

有人說,霍建寧累計工資收入早就超過幾百億。誰能想到,在被李嘉誠賞識之前,霍建寧只是一個小會計,月薪幾千港幣,僅僅用了十年就拿到1億多港幣年薪。

有人說,霍建寧平均月薪2283萬港元,日薪75萬港元。如果按每天工作12小時算的話,每分鐘就有1040港元進賬。

作為打工皇帝,霍建寧到底有什麼秘訣?

霍建寧,1952年生于香港,曾留學美國、澳洲,獲得專業會計師資格及財務管理學位。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霍建甯從聖約翰大學畢業後,一踏入社會就選對了潛力股,于1979年進入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擔任會計主任一職。

彼時的李嘉誠正完成了香港第一大公司——和記黃埔(簡稱「和黃」)的收購。這是一家19世紀在香港成立的英國企業,業務涵蓋碼頭、地產、能源、電訊等,涉及面非常廣。

李嘉誠通過一系列鬼斧神工的操作,最終以僅1.28億港元的首付資金就拿下了62億資產的和黃。

這場以蛇吞象的「世紀收購」也讓李嘉誠的身家暴漲。

霍建寧此時加入到李嘉誠麾下,可謂恰逢其時。

但一開始的霍建寧還是像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一樣,很有野心和激情,想要自主創業,獨當一面。

在這裡幹了3年,他就離職和朋友合資開辦了一間會計師行,打算大幹一場。但可惜各方面條件不充足,沒多久就結業關閉。

因此,30歲的霍建寧又回到長實集團,調整狀態,定下心來踏踏實實工作,再沒離開過。

是金子總會發光,創業失敗不代表沒有能力,機遇很快垂青了霍建寧。

有一次,時任和記黃埔的董事馬世民出差到日本公幹,霍建甯臨時被調去幫忙。

在一場和日本商務方的洽談中,馬世民意外發現這個小夥子不僅財務專業過硬,在談判桌上也能侃侃而談、能言善辯,是個出色的談判高手。

從日本回來之後,伯樂馬世民就向李嘉誠大力推薦這個難得的人才,開啟了霍建寧走向長實權力中心的第一步。

80年代,香港房地產行業升溫。

李嘉誠之前收購的和黃公司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他想要趁熱在此開發房地產。

但因為黃埔船塢之前屬于工業用地,若改做商業用地的話,需向政府補交28億的差價,風險太大。

這時霍建甯來到李嘉誠身邊向他建議:「按兵不動,反正地已經是我們的,不急,先緩緩。」

果然一段時間後,房地產大跌,大多數商人都著急忙慌地拋售樓盤減少損失。

而霍建寧卻反其道而行之,勸李嘉誠在此時出手,最終以僅需補交3.9億的差價進行開發。

不久,香港房價回升進入[高·潮]期,「低價」建成後的黃埔花園揭牌開售,贏得市民追捧。

霍建寧同時建議把所有商鋪先留著,開發成商業中心後再全部整體出租,如此一來又賺一筆。

在霍建寧的排兵佈陣下,這一戰為李嘉誠足足賺了50億。

「當別人畏首畏尾時,我們卻把握機會大舉投資。」霍建寧事後總結道。

經此一役,充分展現了霍建寧的能力和才華,讓李嘉誠對其更為賞識和倚重,自此平步青雲。

1984年,霍建甯升任執行董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實現盈利,起死回生;

1986年,霍建寧主導收購加拿大油氣田公司,在油價飛漲的80年代中期使之扭虧為盈;

1987年,霍建甯任副董事總經理,成為上市公司中最年輕的企業高管。

1989年,霍建寧決定投入五億美元發展歐洲電信業務,為十年後「千億賣橙」神話打下了基礎。

霍建甯曾說:「賺錢的秘訣是要打破常規,求新求變,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做出別人做不出的價值。」

霍建甯作為李嘉誠集團的頭號功臣,一步步助其壯大商業帝國。他的優秀不僅體現在工作能力上,還體現在態度上。霍建寧是典型的工作狂,把公司當家,一周7日無休,每天至少工作12個小時。

連他自己結婚,都是「抽空」處理一下。

1987年,霍建甯與戀人決定步入婚姻殿堂。

而在結婚的前一天,他還在加拿大規劃一家公司的收購,「拉鋸」式談判持續了十幾個小時,在婚禮開始前一刻才匆忙趕到,完成終身大事。

霍建寧坦言:「我對工作的狂熱就像宗教,很喜歡那種全世界與我為敵的感覺。」

可見,成功從來不只是依賴天賦或運氣,更多的是靠實打實地努力和付出,以及對所做之事的極度熱愛。

真正令霍建寧名揚天下的事件,是他一手操盤的「千億賣橙」。

用5億換來1600億進賬,直接晉升為李嘉誠的左膀右臂。

8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雖未對李嘉誠的產業造成嚴重打擊,但讓他明白,長江實業的業務范圍過分局限于港島,一旦政策不利,容易動搖根基,需要儘快實現全球化。

因此在90年代電信業商機無限時,長實集團「跟風」收購了一家英國電信公司,但卻一直經營不善,連年虧損。

1994年,霍建寧來了,李嘉誠委任他全權負責電訊業務。

霍建寧提議直接放棄原先這家發展不足的公司,轉而重點運營旗下另一家更加充滿新興活力的電訊品牌——Orange(中文「橙」之意)。

早在1989,霍建寧就開始在歐洲佈局電訊業務。經過十年的發展,Orange業務穩定,日趨成熟。

霍建寧將其重組、拆分,利用上市的手段成功套現,短短兩年時間,1996年,Orange就躋身英國前三大電信運營商之列,市值水漲船高,當時投資的5億已全部收回。

1999年,歐洲電信另外兩大電訊巨頭——曼內斯曼和沃達豐,眼見威脅在前,幹不掉,就打算吃下Orange這塊肥肉,以提高自家公司的影響力,壟斷電訊市場。

兩大巨頭上演商業大戰,霍建甯從中談判周旋,如魚得水,進退有度,放出虛實消息坐等雙方上門,掌握主動權。

收購的關鍵時期,各方都很緊張。

據稱當時已見慣大風大浪的李嘉誠,睡覺時都把手機聲調到最大放在床邊,以防錯過霍建寧的電話。

為求一擊必中,霍建寧親自飛往英國,日以繼夜地工作,與買家磋商。

在霍建寧不遺餘力的「挖坑捕獵」下,曼內斯曼率先跳下「陷阱」,出1100多億港幣買下Orange44%的股份。

另一邊沃達豐一看急了,直接豪砸2000億把曼內斯曼全盤收歸。

就這樣,兩家公司鷸蚌相爭,霍建甯漁翁得利,為集團前後創造約1600億利潤,一舉創下「千億賣橙」的商業神話,48歲的他穩坐長實集團二把手交椅。

得益于霍建寧的這筆交易,李嘉誠開始在全世界「放肆」收購,大大擴張了商界帝國版圖。

而李嘉誠自然也沒有虧待這位大功臣,予以了重金獎勵。

當年,霍建寧的年薪加分紅就高達2.1億港元,這距離他跟著李嘉誠剛好10年。

不僅如此,後來但凡公司召開發佈會,李嘉誠的右邊是他兒子,左邊必定坐著霍建寧,彰示著他「首輔之臣」的顯赫地位。

有時李嘉誠面對採訪中不方便回答的問題時,會對記者開玩笑地說:「你問Canning(霍建甯英文名),讓他說,他薪水那麼高。」

可見其對霍建甯的信任和器重。

霍建寧不僅業務能力出眾,他對李家集團的忠誠,也是被李嘉誠視為得力心腹的重要原因。

2002年,李嘉誠旗下的百佳超市率先調低豬肉售價,遭到肉商炮轟說他「壟斷市場」。

霍建甯立馬不憤反擊:「據我所知,如果是壟斷的話,我們應該加價才對,但現在我們是減價了,我實在不明白什麼叫做壟斷。」

還有同年8月,為人津津樂道的港珠澳大橋對罵事件。

當時,香港房地產發展商胡應湘,向政府重提興建港珠澳大橋一事,且建議填滿大嶼山以修建房屋,解決香港地少人多的問題。

如果順利建成,新建的碼頭一年貨運可以達到20萬噸,就勢必會對和黃集團的港口業務構成嚴重威脅,因此遭到李嘉誠的強烈反對。

但反對只能淺嘗輒止地表達,畢竟興建大橋是有利于民的大事,作為大慈善家的李嘉誠礙于身份,不好大張旗鼓地唱反調。

這個時候,作為集團二把手的霍建寧,他的重要性就充分表現出來了。

遠在義大利的霍建甯馬上召開記者會,以成本、環境為切入點大力反擊,稱:

「胡先生提出興建大橋,他賺到錢,我會恭喜他。不過,請你別影響到別人,這會害死人的。」

還有比這更直白的威脅嗎?

後來雙方衝突加劇,發展成一場公開的罵戰,霍建寧始終站在交鋒前沿應戰。

胡應湘又提出應該多建貨櫃碼頭,拉低碼頭收費,增加競爭。

貨櫃多了,競爭多了,對本就日益萎縮的李家碼頭的生意豈非更加不利?

霍建寧逐點駁斥胡應湘說:「這是一廂情願。就像機場不夠搭客,是不是多建幾條跑道或多建一個機場,就能解決問題?這是幼稚和無知的想法。」

護主心切的霍建寧始終以堅決的態度維護集團利益,對任何事關集團的事都是百分百上心關注,及時回應,不勞老闆費心,完美應對各類公關危機事件。

但處事滴水不漏,八面玲瓏的他也有柔情溫和的一面,如對妻子何綺華的深情。

2003年,何綺華被發現患上初期乳癌,情緒十分低落,需要接受4次為期3個月的化療。

霍建寧始終陪伴在她身邊,安慰道:「在這3個月裡,我一定在你身邊陪你。」

霍建寧說到做到,3個月沒有離港,每次化療都陪她去醫院,同她說話聊天,安撫情緒。

化療除對身體造成一定傷害外,掉發也是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何綺華很擔心頭髮掉光變得難看,一度心情抑鬱。

霍建寧對她說:「如果你真的掉光了頭髮,我會剃光頭陪你。」

治療很順利,落髮也沒有預期的嚴重,時隔數年,何綺華想起此事依然十分感動,稱:「他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支柱。」如此深情,令人動容。

對霍建寧來說,在外的強勢是為了生存,對內的柔情是因為生活。

霍建甯替李家的商業帝國立下汗馬功勞,但卻從不居功自傲,失了分寸。

即使遞電話,也是雙手奉上,畢恭畢敬,而且李嘉誠說的一字一句,他都會記在心裡。

比如2005年,李嘉誠在和黃發佈會上豪言:集團的3G客戶人數在45天內一定可以突破1000萬。

這是何等困難的任務,很多人都是當個大話聽完就算。但到了第45天,霍建甯帶領和黃集團准點對外宣佈:全球客戶人數突破1000萬。

身邊人都說:「霍建寧的確不簡單,很懂得如何滿足老闆的要求。」

有人講,他能受到如此重用,不過是精于討好、巴結的伎倆罷了。

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不僅小看了霍建寧真才實學的能力,也低估了李嘉誠用人識人的眼力。

作為身邊人,了解老闆心裡所想,並將其付諸實踐,竭盡全力做出成績,達成老闆想要的目標,這是一個「高級打工人」的必備素質。

對于別人說他以陪李嘉誠的公子滑雪等「不正當」手段來博取老闆歡心,霍建寧對此回應道:

「滑雪要好身手,照我所知,他(李嘉誠之子李澤楷)不行,我就可以。我們不是經常走在一起,是別人覺得我們走在一起。」

說來不卑不亢,頗有風度。

所以李嘉誠對霍建寧的看重絕不可能是因為他溜鬚拍馬的功夫做得好,而霍建寧也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忠心成了擁有上億身家的打工人。

2006年,霍建寧在香港天價地段深水灣,購置了價值達3.5億港元的豪宅,矗立于山坡之上,能鳥瞰整個南海區海景及深水灣高爾夫球場。

被稱為「港版凡爾賽宮」,距離李嘉誠的府邸開車兩三分鐘即到。

據稱李嘉誠家裡有7部機密電話,其中一部就直通霍建寧手機。

在2009年,霍建寧的薪酬就已達1.24億港元。

到2013年,霍建甯61歲時,他的年薪已接近2億港元。

2012年7月,霍建甯次女出閣,李嘉誠攜全家到場祝賀,還送上重禮。

霍建甯帶夫人在酒店門口親自迎接,二人握手給媒體拍照。李嘉誠算是給足了這位「老員工」面子。

要知道,面對同是香港豪門的霍英東,他的孫子霍啟剛和郭晶晶的結婚時,李嘉誠只是放下禮物就走了,連喜酒都沒喝,更沒有多做停留。由此可見,在李嘉誠心裡對霍建寧的重視。

「打工」事業風生水起,私人生活也同樣多姿多彩。霍建甯曾被外國媒體形容為「被訓練成會計師的古典音樂家」。

他的四個子女,全都是八級以上的鋼琴高手,太太也對音樂頗有見解,想來霍建寧本人的造詣亦不淺。

霍建寧的休閒活動是富人圈普遍感興趣的打高爾夫、品紅酒,家中也自設酒窖。香港歌手校長譚詠麟71歲生日時,69歲的霍建甯還伴唱在旁,兩人關係要好,是多年的密友。

2018年,李嘉誠宣佈退休,把手中全力交給長子李澤钜,繼任主席的位置;二兒子李澤楷則接手了家族信託基金和多半現金。

但許多人認為,不管由哪位公子終極接班,集團的真正掌權人始終都是大管家霍建甯。

從一個小會計做到全國首富的得力幹將,這位被港媒稱為「渾身充滿賺錢細胞」的打工者,多年來都是香港上市公司中薪酬最高、繳稅最多的行政人員。

過去20年,霍建寧的工資總額超過30億,他的年薪從沒低過9位數字,屬于「第一代打工皇帝」,在寶座上蟬聯19年之久。

霍建寧的傳奇經歷證明了不管你從事哪個行業,處在何種職位,只要有能力,接得住機會,就能攀上屬于你的事業巔峰。

有人說,霍建寧的點子「物有所值」,是香港的「食腦族」,意思是靠智慧吃飯的富翁。

從他早年短暫離開公司,嘗試自主創業,後又重歸長實,拋開一切顧慮為李家效力到如今的經歷。

讓我們明白,一個人有能力的人,不僅在事業上風生水起,在人生之路的選擇上也同樣充滿智慧。

業內人士評價:也許他想清楚了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他需要的是航行,而不是船。

再有能力的人,如果選錯了跑道,錯估了適合自己發揮的路線,就容易越努力越局促。

真正有智慧的能者,不是悶頭苦幹,而是一步步準確地踏在成功之階,扶搖直上。

就像有句話說的:智者創造機會,強者把握機會,弱者坐等機會。

人這一生到底的飛黃騰達,還是落魄失敗,取決于你願意做什麼樣的人,付出怎樣的行動。

機遇是虛幻的,但腳踏實地的努力,專注執著于一件事的態度,會把種種好運吸引過來。

「優秀的你,才能遇到優秀的世界。 」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