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看到了一則令人血壓升高的消息:
一對夫妻讓一歲大的小嬰兒,睡在垃圾堆旁!
在臺灣屏東萬丹鄉灣內村一戶人家內,客廳、廚房、臥房全都是吃剩下的便當盒、嬰兒使用過的尿不濕,堆得像小山一樣高。
除了臭氣薰天外,蟑螂、老鼠更是四處亂竄。
年輕的父母因為平時只會在電腦前打游戲,懶得整理書桌之外的地方,居然就讓年幼的孩子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只是因為懶惰,才會心甘情愿地住「垃圾堆」,可能還有別的原因——
遭受了心理上的創傷,然后逐漸發展成為囤積癖。
比如小編接下來要介紹的3位主人公,都因為親人的離世,把好好的房子住成了垃圾場。
他們之中,有富二代母女,有外表精致的單身女性,還有古稀之年的獨居老人,你完全想不到,為什麼這些人會活成這樣。
47歲的田中茜,和83歲的母親田中那智子,一同生活在日本。
母女二人雖然看著樸素,但卻是名副其實的「包租婆」。
她們擁有一棟獨棟豪宅,共有7間房間,其中3間用來出租,月收入至少4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1000元),在吃穿用度上完全不用愁。
但如果你以為「包租婆」的生活是瀟灑又自在的話,那請你走進她們的家,你就會發現大錯特錯。
這間兩室一廳的居室,明明十分寬敞,但卻因為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垃圾,而無處下腳。
也難怪女兒會說: 「家里很亂,是需要打馬賽克的程度呢。」
入戶玄關,根本看不出它的原貌。
各種塑料袋、盒子、報紙似乎下一秒就要溢出來。 與其說是東西太多,不如說是垃圾要「爆炸」了。
那麼問題來了,玄關就亂成這樣,母女倆是怎麼在家里別的區域生活的?
對此,女兒田中茜解釋道, 想去里面就得踩著垃圾走,有一些地方甚至得「爬」過去。
但即使大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客廳后,看到的場景也是與玄關一樣的「慘狀」——
地面全是垃圾,沒有一片空地能讓人舒舒服服地坐著。
其實翻看這些垃圾,大部分都是母女倆囤積的食物,買得太多卻吃不完,然后就形成了「垃圾山」。
母女倆平日就睡在這些垃圾之上,沒有被子,只能用外套蓋著取暖。
餓了就外出覓食,或者翻一下旁邊有沒有可以吃的食物。
為何明明生活條件還算優越,卻為何要委屈自己,生活在如此糟糕的環境里呢?
母親田中那智子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家中很有錢,從來不需要干家務事,因為家里一直都有女傭。
在父母的照顧下,她是一個「十指不沾水」的大小姐,當然,相應的自理能力也很差。
之后嫁給了寵愛自己的老公,育有兒女,一家人其樂融融,還養了一條狗狗,家里沒有出現過「垃圾成山」的情況。
但在3年前,老伴不幸去世后,她的生活就發生了變化。
田中那智子開始大量買東西,在家里越堆越多,盡管母女兩人也多次嘗試收拾,可是總是半途而廢,就這樣惡性循環,最后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突然沒了依靠,對老奶奶來說無疑是巨大打擊。即使她兒女雙全,但也沒人可以取代老伴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安全感驟然下降的她,大量囤積東西,也只是為了彌補老伴走后,自己心中的那個缺口。
久而久之,這種惡性循環也讓她的心理產生疾病,認為自己一把年紀了,不需要什麼信念支撐,得過且過,就算家里是垃圾堆也無關緊要了。
和田中母女一樣,日本一位76歲的空巢老人美千代,也因為親人的全部離世,把家里住成了垃圾場。
美千代的家,是一棟二層住宅。
進門的過道,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紙箱子,把通往室內的路都給堵死了,想要進去,只能把這些大件一一搬開才行。
而說起為什麼家里這麼亂,老人表示是因為 自己看上什麼東西,就會忍不住地「買買買」,一不小心就積攢了很多用不上的雜物。
比如從未開封的電飯鍋,撿便宜買來的錢包,時下流行的各種單品等等,可謂是囤積成癮。
而說起為什麼患上了這種「囤積癖」,老人表示是從五年前父母離世后開始的。
家里物品堆積如山,全是為了填滿孤獨空虛的心靈罷了。
于美千代女士而言,丈夫英年早逝后,自己便一直與父母相依為命。
如今老人都走了,獨留她一人在世間活著, 需要不停的購物、囤積,然后把自己「圍起來」,才能有安全感和滿足感,心靈會得到治愈。
所以這五年來,美千代每天都會睡在「垃圾堆」中間。
她說: 「只要被東西包圍著,就能忘掉寂寞。」
與田中母女和美千代女士不同,生活在日本的Erika小姐姐,是因為男朋友的關系,才「被迫」生活在垃圾堆里。
38歲的erika,外表看上去非常精致、干練,有一種成熟女性的獨特魅力。
但你想不到這樣一個漂漂亮亮的妹紙,居然會這樣形容自己的家:
「衣服堆積成垃圾山,沒地方下腳。不管啥時候回家,都會感覺好臭!」
事實證明,erika妹子沒有騙人。
走進她家,玄關處就可見一斑的亂。沒有任何鞋柜作收納,涼鞋、靴子、拖鞋就這樣打亂擺在一起,根本看不清一共有多少雙。
沿著玄關繼續走,穿過堆滿內衣的走廊,右側是家中看不清「模樣」的開放式廚房。
水池里堆滿了不知何年何月的臟碗,肉眼可見的油漬污垢,任誰來了都難免感到反胃。
當大家問erika上一次清理廚房是多久時,她給出的答案也令人震驚——
「大概1年不到吧。」
打開erika的冰箱,也被各種過期食物塞得滿滿當當。
并且畫面太美,以至于小編全程都是「捷運老人看手機」的表情……
半年前買的意大利沙拉面,沒吃完剩了一半,也一直沒丟。
很好吃的柚子,買來之后一直放在冷凍層,如今也全部發霉。
過期半年,喝了之后會拉肚子4、5次的果汁,也還留著沒丟。
在erika看來,只要東西都放在冷凍層,即使過期了,也都沒問題。
如此「地獄級別」的打理廚房的理念,小編直呼「害怕」……
廚房正對著的就是這間一居室的客廳,平日這也是erika睡覺的地方。
除了床上稍微干凈一些(其實也沒好到哪里去,很多吃東西留下了的湯汁痕跡),其他地方全部被各種垃圾給「占領」了。
而說起為什麼不丟垃圾,erika表示 因為日本的垃圾分類很嚴格,她家里的這些東西丟出去的話肯定會被罵。
而說起為什麼不打掃,erika表示因為「沒有一個契機」——
38歲,獨自一人生活的她,沒有朋友會上門拜訪。
最重要的是,男友的離世,帶給她的打擊太大了。
其實,一開始的erika并不是一個邋遢的人。
與男友一起生活時,她每天都會為他下廚,還會非常勤勞地用吸塵器打掃屋子。
即使男友如今已經過世了7年,但回憶起那段相戀的時光,erika的嘴角還是會止不住地上揚。
他們相愛的開始,是因為太過相似——
同年同月同日生,就連老家都是相同,還有著一樣的興趣愛好,似乎彼此就是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們分手也是因為這種「太過相似」——
erika和男友,被查出來是雙胞胎兄妹。
之后,因為倫理上不允許二人繼續相戀,即使再相愛也無法跨越血緣帶來的鴻溝,erika男友難以接受這個事實,最終選擇了自盡。
所以,如今38歲的erika一直單身、沒工作,也是因為還沒有從男友離世的打擊中走出來。
雖然她每天都笑嘻嘻,但心里卻無比頹廢,自然也沒有心情去收拾房子。
其實,不難看出這4位女士都是因為遭受了心理創傷,而患上囤積癖的患者。這也是一種正兒八經的心理疾病,我們常說的斷舍離,對這一類人來說非常困難,必須得到正規的治療干預。
而病因大多都是因為「喪失」而引起的,比如最常見的就是失去親人后,造成的創傷難以愈合,只有囤積才能稍微緩解精神上的不安。
結果最后一發不可收拾,一邊買買買囤囤囤,一邊自我嫌棄,為自己不能結束囤積的壞習慣而感到痛苦、悔恨。
很多人一旦沉進了消極狀態中,就仿佛陷入了沼澤一般。
即使內心里,可能有過無數次的掙扎:「我要收拾房間,我要加油!」
但就如同田中母女一樣,有心無力,失敗一次后便再也不會對干凈整潔的家抱有期望,最后導致惡性循環,完全迷失……
這種感覺很無力,也很無奈。你我皆不是當事人,很難感同身受,除了唏噓也無法指責任何。
只希望大家在遇到生活的重創時,記住一句話:「你要先自救,生活才會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