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大家好,我是田園牧哥,一個與陶淵明一樣嚮往田園生活的資深編輯,常年走在田間地頭,大山深處,聚焦發生在身邊的孝老敬老、致富典型、村情鄉貌等人文故事。帶你遠離城市的喧囂,躲避塵世的浮華,漫步在這裡,安享靜謐田園風光,讓心回歸自然。
文/田園牧哥
現如今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去大城市打拼,他們躊躇滿志,懷揣希望,想要在大城市裡大施拳腳,站穩腳跟,
當很多人都嚮往著大城市的工作時,鄭玲娟卻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回老家農村養土雞,用家鄉資源創業,陪伴父母為他們改善生活,帶動村子經濟。回家鄉後鄭玲娟租下百畝小山頭,散養土雞,種果樹,賣雞蛋。剛開始銷路難打開,一次偶然機會她把視頻發佈到網路上竟然有一百多萬的播放,於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粉絲要求買她的雞蛋。
3年不到的時間,鄭玲娟便實現了最初的小目標,每天三千多枚雞蛋全部銷完,月入十多萬,一年一百萬的收入。她捋開袖子說因為沒有節假日,這幾年下來胳膊像健身教練般練成了腱子肉,還好有爸媽和哥哥一起幫忙打理。
任何打破傳統想法的路都不那麼好走,鄭玲娟的家鄉在廣東潮州饒平縣新圩鎮岐山村,是個小山村,景色很美空氣宜人。2016年,鄭玲娟只有21歲,當她說出這一想法時遭到父母反對,他們想不通村裡年輕人都想離開這個窮地方女兒卻要回來,可她打定主意了:小時候家裡比較困難,爸媽都是老實的農民,但是家鄉很美,所以她從小有個夢想長大了要出人頭地,改變家鄉命運,陪在父母身邊,讓他們過的好一點。(圖為鄭玲娟家鄉的老房子)
鄭玲娟8歲開始做家務,對養雞種地做飯絲毫不陌生,也是因為家庭原因,她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擺地攤賣菜;做銷售賣衣服,每個月工資平均3000,留下吃住的錢每個月給爸媽寄1000多。
一次偶然的機會,鄭玲娟看到一個節目,說的是一個老伯伯養雞致富,所以她就打電話說想回家:家鄉空氣環境那麼好,租下山頭,種果樹,散養土雞,賣雞蛋。剛開始父母和親戚朋是反對的,回家後東拼西湊湊了幾萬塊,把山租下來進了幾百隻雞苗,開始了她的夢想。
因為沒有經驗剛開始養雞總是死掉。她就跟一些養雞養得比較久的叔叔阿姨討經驗。雞養的越來越好了,可下蛋了又遇到銷路的問題。當時每天幾百個雞蛋賣不出,每天到縣城市區,發傳單。一天10多個小時有時候顧不上吃飯,買過的人覺得品質好就跟別人介紹,慢慢好了一點。
一次偶然她接觸了短視頻,覺得好玩,就讓哥哥幫她拍一段視頻,只是想分享記錄日常生活。發幾個之後,有一個100多萬播放量。那時候她特別開心。感覺有那麼多人喜歡自己和自己的雞蛋,銷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很快,當地很多人都知道她了,銷路越來越大,口碑越做越好,一傳十十傳百,鄭玲娟越來越忙了,她便雇村裡的叔叔阿姨們一起工作,增加他們的收入。她說最初的夢想只是想改變家庭生活,給自己定下百萬的目標,但現在不僅僅是想改變自己的家庭,她想帶動整個村子致富,因為創業路上很多人無私幫助過她。
鄭玲娟說剛開始要回來創業資金有限,一個從小玩到大的朋友聽到後,一個月只有1000多的工資硬是湊了一萬塊給她;鄰居伯伯70多歲從小就對他們很好,拿了賣菜存的3000多元給她,她沒拿,但記在心裡特別感動;一個一直定她家雞蛋的阿姨,在鄭玲娟創業差不多一年需要礦大規模急用錢時,拿了5萬元說她很看好她做的這一切,讓她好好努力幹出一番事業來,鄭玲娟說她當時哭了,非親非故的幫她這麼多。
目前鄭玲娟一共養了七千隻雞,幾十頭豬、牛,完全山上散養,雞每天吃稻穀,玉米粒,蟲子和青草。晚上雞都睡在樹上,稻穀玉米自家種了很多,也跟村裡收很多。成本高,但品質口感是最好的,也是最綠色原生態的。她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山上喂雞,撿雞蛋,殺雞,土雞蛋打包。每天三千多枚土雞蛋都能全部銷完,月入十多萬,主要一大部分銷售到互聯網上。
鄭玲娟說她特別懷念小時候雞蛋的味道,也想讓全國人都能吃到小時候雞蛋的味道,更想帶動整個村子走上致富的道路。
~~~~~~~~~~~~~~~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你也喜歡牧哥,就動動小手關注牧哥的【遠離城市喧囂,安享靜謐時光】粉專,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世俗紛擾,漫步在這裡,安享靜謐田園風光,讓心回歸自然。快來投入牧哥的懷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