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神秘小山村:住著30戶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隱形富豪,有夫妻砸1個億入住
2021/01/24

北溝村位於北京懷柔區渤海鎮,地處半山區,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生態條件,一方面村域面積以山場居多,近3000畝的山地資源為板栗種植提供了天然場所;另一方面背靠國內外知名的慕田峪長城,四周群山環繞,風景秀美,適宜人們來此遊玩和居住。

10年前,闞冬第一次跟隨從事鄉建工作的丈夫秦劍鋒來到這裡。她記得那是一個3月,一進村就驚訝地發現,村民們都在樹上。原來一到春天,村裡的人就會爬上樹剪枝,連80歲的老太太也盤著腿坐在樹上幹活,看著有趣,卻又忍不住為他們擔心。

那時候村裡十分破敗,靠種板栗為生,日常運輸靠毛驢,房子的頂上都蓋著廉價的彩鋼瓦。但長城壯觀的景象就在眼前,夫婦倆被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迷住了,當即決定要在村裡建造一個自己的家。

村民們的素質高了,也更有契約精神。外來者可以安心地在村裡建造房子,不必擔心毀約。這些漂亮的建築,其實最後都會無償地留給村民。

北溝村傳統民居 搬進北京五環外的破村子,邊吃飯邊看長城 ,闞冬和丈夫的家建在一片占地1000多平米的宅基地上,他們保留了一長排老房子,又在它的對面建起了一棟新房子,一共花了500多萬。

當時闞冬對設計師的要求是:新建的房子「看起來必須就是北溝村的」。於是材料都用了本地的紅磚、核桃木,還選了一些村裡生產的琉璃瓦做裝飾。新建的房子共有二層,挑空的Loft結構,是一家四口主要生活的區域。客廳可以容納十幾個人一起聊天、烤火。在餐廳,可以一邊看著山村的風景,一邊吃飯。被保留的老房子,建築外觀維持不變,內部做了簡單的粉刷翻新,變成了4間臥室,供朋友來玩時留宿。

被保留的北溝村老宅丈夫秦劍鋒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有一種「長城情結」,特地在家裡的二樓設計了一個觀景台,坐在那裡可以看到長城盤踞在山頂的全景。每次有鄰居朋友到家裡來玩,都會上樓專門從那個角度看一眼長城,夫婦倆不厭其煩地介紹長城相關的歷史文化。

「長城象徵著一種團結,就像我們這個村子,大家齊心協力。」自從住到了北溝村,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秦劍鋒都覺得長城給自己一種精神上的力量。

每年有一大半的時間,夫婦倆都在北溝村度過。到了週末,孩子從寄宿學校回來,也和爸媽一起生活在村子裡。

與此同時,他們心裡還冒出了一個更大、更強烈的念頭:要拿出前半生的積蓄,讓這個村莊變得乾淨、美麗、更宜居。

為了讓村子「活」起來,不知不覺花光一個億 早年村裡有一個琉璃瓦廠,每天冒著濃煙,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被一位喜愛長城的老外發現後,出錢投資改造成了中國第一家鄉村遺址酒店:瓦廠酒店。

闞冬很喜歡瓦廠的改造,但同時又覺得可以從老外的視角走出來,融入更多本地文化和當代中國人的審美,而不僅僅是建一個外國人喜歡來度假的地方。

闞冬在瓦廠酒店幾乎沒有多少猶豫,她和丈夫就拿出大筆積蓄接手了瓦廠酒店,同時還開始為村裡修路,建造社區文化中心、民宿、餐廳……不知不覺,兩人在北溝村花掉了1個億。丈夫秦劍鋒有著多年的鄉村改建經驗,他告訴闞冬,光燒錢不能真正復興一個村子,必須讓村民們從內心深處發生改變。

於是他們和村書記一起,辦了各種教育培訓活動,建造了新的社區文化中心,設立了圖書館,變著花樣激勵村民來打卡上課,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北溝村的長城打鼓隊 造民宿,三成收益給當地村民

2015年的時候,闞冬想造一個新的民宿,讓來村子的人能夠有更多理由留下來,也能為村民提供更多工作機會。她在網上看到了建築師劉涵曉的作品,非常喜歡,打電話簡單溝通後,對方從上海來到了北溝村。

建築師劉涵曉劉涵曉是南京人,曾在國外留學、工作多年,他對北方的農村並不熟悉,因此特別認真地研究了北溝村的歷史、地理風貌和原有的建築形態。進入村子後,他首先去找體驗:「我忘記自己是個建築師,從一個個很微小的角度去感受這個村子。」

劉涵曉和他的團隊在建造民宿劉涵曉住遍了村裡不同的房子、房間,瞭解傳統的生活方式,家家戶戶之間是怎麼互動的。

團隊還有三位建築師,分別來自葡萄牙、加拿大、日本。4個年輕人在村裡同吃同住,一邊設計,一邊和村民打成一片。

房子從設計到落成整整花了近5年,一磚一瓦的搭建都靠北溝村本地的建築隊完成。

村民們從一開始質疑建築師的選擇,到後來反而給建築師一些建議,甚至主動提出:「這款磚我們是不是可以壘得更好。」

建築的選材和闞冬家一樣,都儘量使用本地的自然材質。室內經過反復實驗,選擇了矽藻泥,既顯得靜謐、柔和,又保留了一點農村原始的「粗糙感」,令人覺得很親切。

三卅民宿共有16間形態各異的屋子現在有很多民宿都特別注重私密,但劉涵曉卻打破了這一點。每一棟房子都有獨立的院子,但並不是封閉的。坐在院子裡,可以和鄰居目光交流。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讓住客在各個角落都能更舒服地看到長城,另一方面,闞冬和建築師都希望來到這裡的人,能夠更多地走出去,感受整個村子。

俯瞰三卅民宿屋頂民宿開業後,沒有任何客人反映隱私的問題,反而覺得開放式院落的設計很有意思,這讓劉涵曉特別開心。

大部分人都沖著長城來到這裡,怎樣表現長城這個元素也是對建築師的考驗,最終劉涵曉選擇了一個出其不意的方式。

站在民宿的後方,朝著長城的方向望去,每棟房子的屋簷串聯起來,會形成一個曲線,就像長城為山脊勾勒出的線條一樣——屋頂的線條在向長城致敬,這個設計被巧妙地暗藏在屋簷裡。

民宿落成之後,取名「三卅」,已經拿到了建築界的5個大獎。這是中文數字三十三的意思,其中代表著闞冬和丈夫的決心:收益的33%拿出來給當地村民,33%給企業與員工,33%回饋社會。「原住民和外來者要互惠互利。誰也不能自私地掙快錢,每走一步都更長遠地考慮各方的利益和感受,這樣村子才能良性發展。」

村民在民宿內工作 隱形富豪不斷入住,一起抱團養老

現在,來北溝村裡的老外和城裡人越來越多,起初是被長城吸引,但最終因為北溝村本身而留下。比起高級的設施,他們更詫異當地人的素質和眼界。

外來人員最多的時候,村裡定居著30多戶老外。鄰居都很有來頭,大部分是所在行業的精英,還有好幾個國外的隱形富豪。

比如加拿大排名前三的富豪、石油家族企業傳人、醫療行業的創始人……北溝村因此被媒體稱為「中國的比弗利山莊」。

這麼多西方人竟然在中國北方農村找到歸屬感,一起在這裡抱團養老,這是闞冬一家之前從未想到的。

他們走在村裡絲毫看不出「富豪身份」,中文也說得很好,買菜的時候也會學中國人講價,村民們都親切地稱呼他們「老王老張」。不僅是老外,也有從北京市區搬來的中國人。

村裡的藝術裝置展 新的職業圈正在形成:

200個村民在這裡找到了新工作 北溝村曾是一個典型的留守村,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只留下老人和孩子。現在,村裡的民宿、餐廳統統打開大門,歡迎原住民來工作。

陸續有200多個原住民在村裡找到了新工作,他們形成了不同的職業圈:建築隊、園藝隊、廚師隊、服務隊、後勤保障隊……土建、園藝工作現在都由原住民來負責回到村裡的原住民,平均一個月能掙5千到8千元不等。大家也會去村裡的西餐廳解饞,日本菜、越南菜、法國菜……各種料理都能在家門口吃得到。

70歲以上的老人,在村裡還能去專門的食堂,一天免費提供兩餐。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傳統的生活方式仍然在繼續:春天更安全地上樹剪枝;秋天一起打栗子;冬天在社區中心的玻璃房,一起烤火、賞雪……

闞冬一家在這裡是跟著24節氣生活的:「一個月有一次要去各家吃飯,一晚上最多的時候,就會一直串門吃飯,直到吃不動為止。」

空下來的時候,闞冬會問丈夫,花了這麼多錢和精力,什麼時候會有回報呀?

秦劍鋒總是說,慢慢來,估計50年吧。人到中年,做自己想做的事,住在喜歡的地方,這已經非常幸福了。

編後語:

是啊,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做自己喜歡的事。

村上春樹說:「人活著,就該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憂、無慮、無怨、無悔。」

只有自己喜歡的事,做起來才有勁頭,才不知道累,沒有乏味的感覺。

等你到了五六十歲,盡量不要穿T恤、短褲,換成「這些打扮」會更時尚
2023/06/02
中年女人會打扮才更優雅,學會這3個「懶人配色」,時髦好看還不費力
2023/06/02
提醒你:這2件「大媽款」上衣要少穿,又土又顯廉價,誰穿誰丑
2023/06/02
奔五奔六的女人,建議少穿運動鞋,這雙「懶人鞋」優雅好穿不打腳!
2023/06/02
日本中年主婦的經典「黑白穿搭」,不老氣不沉悶,簡約大方真高級
2023/06/07
看了53歲王菲的打扮,我悟了:裙不搭運動鞋,頭髮微卷,優雅高級
2023/06/09
50歲富岡佳子告訴你:女人上了年紀不用扮嫩,這樣穿更時髦、洋氣
2023/06/09
50+女人,建議遠離這些「大媽味」的髮型,不僅顯老還邋遢
2023/06/09
越簡單越美!51歲日本媽媽「教妳基本款穿搭」,優雅又自然「矮個子不到160」也能穿出名模氣質
2023/06/02
女人到了中年,穿衣打扮要「得體」,更要學會不扮嫩也不放任老態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