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4歲女老師,帶81歲和78歲兩個光棍「爸爸」上班,悉心照料至今未婚

34歲女老師,帶81歲和78歲兩個光棍「爸爸」上班,悉心照料至今未婚
2022/02/23
2022/02/23

在大陸安徽省蒙城縣的一所小學裡,有這樣一位每天都需要「加班」的特殊老師。

每天早上起床,她首先要給家中的一位老人換掉穿了一夜的成人尿布,隨後準備早飯。

早飯備好後,她開始幫助家中另一位老人,進行日常的穿衣梳洗。

等到兩位老人都收拾妥當,吃過早飯之後,她才放心地去上班。

趁著中午休息的那一會兒功夫,她匆忙趕回家,抓緊時間給兩位老人準備好午飯。

其中一位老人,還需要她一口一口地把飯喂到嘴裡。

晚上亦是如此迴圈。

做飯,餵飯,幫助兩位老人擦身、洗漱,一直要忙到淩晨1點,她才能躺下休息。

(葛紅花照顧病床上的養父)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十年時間,從未間斷。

這兩位老人,是一手拉扯她長大的兩位養父。

這位老師,就是獲得2019年「中國好人」榮譽的葛紅花。

葛家有女初長成

1988年5月,一名男子抱著一個兩個多月大的女嬰,出現在安徽省蒙城縣嶽坊鎮的馮廟村。

他把女嬰交到村裡的葛保堯和葛保田兄弟倆手上,留下一句話:「我們家實在負擔不起了,你們要好好照顧她。」

說完話,他轉身便走,頭都沒有回。

看著懷裡的女嬰,兄弟倆面面相覷,又喜又愁。

喜的是,終于有女兒了。

愁的是,靠什麼養活這個孩子。

當時,哥哥葛保堯47歲,弟弟葛保田44歲。

他們一直靠乞討為生,還要養活家裡年邁的老父親。

年輕的時候,他們也張羅過給自己娶媳婦。

但因為家庭經濟極度困難,一直沒有如願。

沒結過婚,也沒有生過孩子,更別提帶孩子養孩子了,兩個窮光蛋犯了大難。

多虧家裡還存著點寶貝,那半袋紮得緊緊實實的白糖派上了用場。

他們把沖好的糖水小心翼翼地喂孩子喝下,像幹完了一項大工程似的松了口氣。

但他倆卻想不通,那麼甜的水,怎麼孩子喝完還在哇哇大哭?

哭得兩兄弟心疼,沒辦法,他們趕緊出門找鄰居,這才打聽清楚:孩子是要喝奶粉的。

當時,一袋奶粉差不多要5塊錢,但兩個人翻遍全家,也只湊出3塊錢。

以往是一個窮家3個大老爺們,日子再不好過,也能瞎對付。

但現在多了一張小嘴,皮膚嬌嫩,小腿亂蹬,怎麼看怎麼捨不得。

看眼前這種窮困潦倒的樣子,他們甚至有點後悔接下了這個孩子。

不是不喜歡,是怕委屈了她。

但既然已經收養了,就一定要對她負責,把她健健康康的帶大。

看著懷裡這個軟軟糯糯,跟自己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孩子,兄弟倆思來想去。

(學生時期的葛紅花)

他們決定,改變往日靠乞討為生的方式,不管多苦多累,都要讓孩子吃得飽飽的。

哥哥葛保堯身體不好,留在家裡帶孩子,弟弟葛保田則出門打工賺錢。

為了賺錢,葛保田什麼髒活累活都做過。

最掙錢的就是給拖拉機裝土,裝一車3塊錢。

有一天,他一個人裝了10車,賺了30塊錢。

10車的土,一鍬一鍬裝一整天,他沒有任何怨言。

他只想著,有了這些錢,寶貝女兒就不會受餓了。

30塊錢是什麼概念?

當時,城鎮普通工人的工資一個月是150塊錢。

而他那一天,賺了人家近一周的工資。

甚至有一天,他還裝了13車。

有人調侃:

「保田啊,要年輕時候這麼幹,早就娶到媳婦了。」

葛保田只是笑笑,他現在有女兒了,不也一樣嗎?

留在家裡的葛保堯,為了照顧女兒也是費盡心思。

只要聽說哪家有哺乳期婦女,他就會帶著孩子去討一口奶吃,完全不在意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看著女兒每天都能吃得飽飽的,一天一個樣地越長越可愛,兄弟倆別提有多開心了。

他們想著,女兒長大以後肯定像花兒一樣美麗,于是就給孩子起名「葛紅花」。

也就是這朵紅花,溫暖了他們的一生。

(成年後的葛紅花)

為了區分,他們決定讓紅花喊葛保田爸爸,喊葛保堯大伯。

但在葛紅花的心裡,都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父親。

等葛紅花到了要上學的年紀,兄弟倆又開始為孩子籌學費。

葛保田開始外出「討喜錢」。

村莊附近只要有辦紅白事的,葛保田就到那家門口放一掛鞭炮,討一些這家的喜錢。

有時會討到一塊錢,但有時討來的,卻只有一頓罵。

而身體不好的葛保堯,儘管幹不了重活,也會在家附近撿一些廢品,賣了錢貼補家用。

這一來二去,兩個人終于在女兒上學之前,湊足了學費。

葛紅花從小就知道,自己上學的錢來之不易。

懂事的她鉚足了勁學習,成績在班級裡總是名列前茅,每學期都能帶著獎狀回家。

這讓兩位父親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漸漸長大後的葛紅花,發現自己的家庭和別人不一樣:

她沒有母親,而有兩個父親。

終于有一天,她開口詢問。

兄弟倆躊躇半天,向女兒道出了她的身世。

葛紅花了解到自己並非父親的親生女兒後,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父女關係。

相反,葛紅花更加感激他們。

她知道,正是兩位父親的含辛茹苦,才為自己搭建了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

而現在,她能做的,就是好好讀書,未來才有可能讓兩位父親過上更好的生活。

(葛紅花和兩位養父)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就在葛紅花全力準備中考的前一個月,大伯葛保堯突發腦血栓,下肢癱瘓無法行動,只能臥床在家。

為了不影響葛紅花考試,葛保田什麼都沒有告訴她。

他一邊照顧哥哥,一邊打短工賺錢。

可是這麼大的事,哪裡能瞞得住?

葛紅花得知消息後,陷入了絕望。

看到葛保田每天那麼辛苦,家裡家外哪邊都不敢撂下。

他的身體狀態越來越差,肉眼可見地日漸憔悴。

葛紅花心疼不已,她決定暫停學業,回家照顧大伯。

她對葛保田說:「爸,你賺錢已經夠累了,大伯就由我照顧吧。」

但是葛保田深知,學習對于女兒的人生來說至關重要,絕不贊同她停止學業。

葛紅花一意孤行,向學校申請休學一年,回家專心照顧大伯。

洗衣、做飯,再把飯一口一口地喂進大伯的嘴裡,她每天細心地伺候著大伯。

大伯的咀嚼能力退化,有時一頓飯要喂上好久,葛紅花的一個姿勢也要保持好久。

有時候喂完飯,她的身子都僵了,總要放鬆活動一陣後,才能自己再吃飯。

(葛紅花做家務)

不只是餵飯一件事,每隔兩三個小時,葛紅花就要幫大伯翻身、處理大小便。

為了延緩大伯的肌肉萎縮,每天還需要幫大伯按摩至少半小時。

就這樣,在葛紅花的悉心照料下,葛保堯的身體終于得以恢復。

儘管身體有了好轉,可是葛保堯的大腦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他每天糊裡糊塗,連葛紅花都認不出來。

可葛紅花不在乎,只要大伯能好好活著,就是對她最大的安慰。

一年的休學時間到了,爸爸葛保田催促她立刻返校學習。

葛紅花見家裡的情況有了好轉,便放心地回學校,再次投入學習。

雖然休學一年,但葛紅花卻從未懈怠。

只要有一點點空餘的時間,她就會拿起書本復習功課。

回到學校後,她的成績依舊名列前茅。

第二年的中考,她考上了蒙城最好的中學:蒙城縣一中。

在高中繼續埋頭苦讀的葛紅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兩位父親貸款6000元,把女兒送進了大學。

如願進入大學的葛紅花,經常暢想著工作掙錢後,可以帶著父親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葛紅花和兩位養父)

本以為日子會越來越好,可是,生活又猝不及防地給了葛紅花當頭一棒。

大二那一年,葛紅花給爸爸打電話。

她聽出電話那頭的爸爸說話聲音十分虛弱,于是詢問爸爸的身體狀況。

爸爸說,自己最近有點感冒,其他的沒什麼大問題。

但葛紅花掛了電話後,卻在教室裡坐立難安,就像她說的:

「我跟他們生活了20多年,我知道他在騙我。」

做了一番思想鬥爭後,葛紅花向老師請假,收拾東西回了家。

上學之前,兩位父親便因為沒有經濟收入,在政府安排下,住進了當地的敬老院。

葛紅花回家就是奔著敬老院去的,但一進兩位父親的房間,眼前的一幕就讓葛紅花心痛不已:

屋裡一片狼藉,兩位老人骨瘦嶙峋,異常憔悴。

原來,爸爸葛保田突發腦血栓和腦梗塞,已經躺在床上無法動彈。

而大伯葛保堯,也因為身體不好,智力低于常人,而無法自理生活。

她無法想象,這兩位老人最近這段時間是怎麼熬過來的。

葛紅花留在家裡,盡心盡力地照顧了兩位老人三天。

學校馬上要考試了,葛紅花犯了難。

爸爸知道後,立刻催促葛紅花去上學。

思慮再三後,葛紅花最終狠下心,拜託同在敬老院的其他老人幫襯著照顧父親,自己先回學校準備考試。

她說:

「我該長大了,該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了。

我必須有長遠的打算,上學就一定要上好,這樣才有可能照顧好兩位父親。」

(葛紅花和養父)

同年,葛保田的身體逐漸好轉,葛紅花也拿到了國家獎學金5000元。

她用這些錢給父親們買了一台電視機,給他們的生活帶去了一些快樂。

能讓父親們過得更好,是葛紅花唯一的生活目標。

2012年,葛紅花大學專科畢業,她以全縣第四名的成績考取到蒙城的教師編制。

與此同時,大伯葛保堯的身體每況愈下。

在一次突發腦血栓後,他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

而好不容易身體有所恢復的爸爸葛保田,為了不影響女兒的前途,獨自一人照顧哥哥過度勞累,再次倒下。

醫生告訴葛紅花:

「你爸的病比你大伯還嚴重,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不能再勞累了。」

葛紅花聽了,一下子情緒失控,嚎啕大哭。

不是說「越努力越幸運」嗎?

為什麼自己這麼努力,卻換不來兩位父親的健康平安呢?

根據她的考試成績,本可以留在鎮上教書。

但她最終選擇了偏僻的馬集鎮薛湖小學,只因為學校離家近,方便她照顧兩位父親。

更難得的是,學校了解到葛紅花的實際情況後,直接把學校的兩個儲物室騰了出來,提供給葛紅花一家三口人居住。

葛紅花開心不已:「爸爸和大伯是我最親的家人,只有把他們帶在身邊我才放心。」

這樣,她就不用每天緊急忙慌地來回在家和學校之間奔波了。

學校就是家,家就是學校,更方便她的工作和生活。

(愛心志願者探望兩位老人)

上班的第一個月,葛紅花拿到了1500塊錢的工資。

她自己沒捨得花一分錢,而是用200多塊錢給兩位父親添置了新衣。

看到他們穿上新衣服後,皺紋叢生的臉上掛滿笑容,葛紅花感到無比幸福。

但因為兩位老人身體不好,每天都需要服用藥物。

一家三口的日常開銷,僅靠葛紅花的教師工資,遠遠不夠用。

所以,在週末、寒暑假的時候,葛紅花會出去打工。

她在速食店端盤子、打掃衛生。

回到家後繼續照顧兩位父親,不辭辛苦,毫無怨言。

就像當年,葛保田為了她有奶粉喝,一天能裝10車貨;

葛保堯為了她能喝到母乳,厚著臉皮去向別人討要。

儘管如此辛苦,但她依然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

同事說:「雖然每天要照顧養父和養伯,但是葛紅花所帶的班級成績,一直在年級裡排名前三,我們都很敬佩她的精神。」

貧窮的三口之家就這樣走過了一年又一年。

雖然辛苦,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對葛紅花來說,就是最好的安慰。

2015年,教學業績突出的葛紅花,被調去蒙城縣附小。

她向學校申請了公租房,依然帶著兩位父親一起「上班」。

他們住進一間60平的公租房裡,那是他們最好的安身之處。

大伯和自己住在單獨的臥室,爸爸睡在客廳的醫療床上。

這床是她花費2000元為爸爸專門購買的。

她說:「醫療床可以推動和升降,這樣就可以隨時推著爸爸去院子裡曬太陽。」

一家人的生活水準,也隨著葛紅花工資的提高,慢慢有了改善。

父親在,家就在

好景不長,2018年,葛保田因為腳部、肺部感染住進ICU。

一天的進口藥物費用、其他的治療費,加起來要2000多塊,幾乎是葛紅花一個月的工資。

這對于他們這樣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鉅款。

(葛紅花和兩位養父)

家裡的錢用完了,葛紅花便四處借錢為爸爸續命。

很多人勸她放棄,因為老人年事已高,長期多病,希望渺茫。

但葛紅花堅決不同意:

小時候,他們沒有放棄我;

現在,我也不能放棄他們。

就這樣,葛紅花一邊上班,一邊打工湊錢,一邊照顧葛保堯,再苦再累她都不怕。

因為她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聽聞葛紅花一家人的事情後,學校組織了教師捐款。

縣婦聯和縣文明辦也送來慰問金,希望能幫助這個艱難的家庭渡過難關。

來自社會的關愛,更給了葛紅花堅持下去的勇氣。

也許是葛紅花的孝心感動了上天,一個月後,葛保田醒了,從ICU搬回普通病房。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葛保田的身體大有好轉,葛紅花為爸爸辦理了出院手續。

日子又一如往常。

為了能緩解爸爸身子僵硬的問題,葛紅花再次認真學習了護理和按摩手法。

她每天為爸爸擦身、翻身、換尿不濕、餵飯。

這位半路出家的「護士」,把父親照顧得妥妥當當。

除此之外,她每天還要照顧大伯葛保堯,督促他按時吃藥。

雖然大伯依然認不得葛紅花,但在她為大伯擦去嘴邊口水的時候,大伯總會裂開嘴,朝她呵呵地笑。

葛紅花說:

「爸在,家就在。

哪怕爸迷糊了,不會喊我的名字。

但只要能呼吸,能吃我做的飯,我就感覺很幸福。」

(葛紅花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直到現在,已經34歲的葛紅花還沒有結婚。

她依然守候著兩位父親,三個人相依為命,相扶相持。

而她至極之孝的故事也被許多人知曉,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為表彰葛紅花,相關部門相繼為她頒發了「亳州十大新聞人物」、「安徽好人」等獎項。

而這個三口之家,也被評為「安徽省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

2019年,在中央文明辦舉辦的「中國好人榜」活動中,葛紅花再次獲得「中國好人」的榮譽。

面對這些榮譽,葛紅花非常平靜。

她表示:「這些頭銜都是身外之物,而照顧好兩位父親,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在,才是家;有家,才有溫暖,辛苦才有意義。

一生回報,難償父恩

葛紅花說:「父親的養育之恩,我要用一生來回報。」

葛保田和葛保堯用盡半生將葛紅花撫養成人。

而現在,葛紅花正在用她的一生來回報他們。

(葛紅花和兩位養父)

什麼是親情?

儘管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但葛紅花與兩位父親之間的感情,早已超越了血緣親情。

他們是彼此的依靠和信仰,是生活中支撐彼此的動力。

而這,就是家的意義。

愛在,家就在,有了能夠遮蔽一切苦難的港灣,生活再苦,便也不怕了。

如今,大伯葛保堯81歲,爸爸葛保田78歲。

祝願他們在女兒葛紅花的悉心照料下,安度一個平和幸福的晚年。

看了葛紅花和兩位父親的故事,我們眼前浮現的,便是那句最樸實的話: 人間自有真情在。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