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安徽省蒙城縣的一所小學裡,有這樣一位每天都需要「加班」的特殊老師。
每天早上起床,她首先要給家中的一位老人換掉穿了一夜的成人尿布,隨後準備早飯。
早飯備好後,她開始幫助家中另一位老人,進行日常的穿衣梳洗。
等到兩位老人都收拾妥當,吃過早飯之後,她才放心地去上班。
趁著中午休息的那一會兒功夫,她匆忙趕回家,抓緊時間給兩位老人準備好午飯。
其中一位老人,還需要她一口一口地把飯喂到嘴裡。
晚上亦是如此迴圈。
做飯,餵飯,幫助兩位老人擦身、洗漱,一直要忙到淩晨1點,她才能躺下休息。
(葛紅花照顧病床上的養父)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十年時間,從未間斷。
這兩位老人,是一手拉扯她長大的兩位養父。
這位老師,就是獲得2019年「中國好人」榮譽的葛紅花。
葛家有女初長成
1988年5月,一名男子抱著一個兩個多月大的女嬰,出現在安徽省蒙城縣嶽坊鎮的馮廟村。
他把女嬰交到村裡的葛保堯和葛保田兄弟倆手上,留下一句話:「我們家實在負擔不起了,你們要好好照顧她。」
說完話,他轉身便走,頭都沒有回。
看著懷裡的女嬰,兄弟倆面面相覷,又喜又愁。
喜的是,終于有女兒了。
愁的是,靠什麼養活這個孩子。
當時,哥哥葛保堯47歲,弟弟葛保田44歲。
他們一直靠乞討為生,還要養活家裡年邁的老父親。
年輕的時候,他們也張羅過給自己娶媳婦。
但因為家庭經濟極度困難,一直沒有如願。
沒結過婚,也沒有生過孩子,更別提帶孩子養孩子了,兩個窮光蛋犯了大難。
多虧家裡還存著點寶貝,那半袋紮得緊緊實實的白糖派上了用場。
他們把沖好的糖水小心翼翼地喂孩子喝下,像幹完了一項大工程似的松了口氣。
但他倆卻想不通,那麼甜的水,怎麼孩子喝完還在哇哇大哭?
哭得兩兄弟心疼,沒辦法,他們趕緊出門找鄰居,這才打聽清楚:孩子是要喝奶粉的。
當時,一袋奶粉差不多要5塊錢,但兩個人翻遍全家,也只湊出3塊錢。
以往是一個窮家3個大老爺們,日子再不好過,也能瞎對付。
但現在多了一張小嘴,皮膚嬌嫩,小腿亂蹬,怎麼看怎麼捨不得。
看眼前這種窮困潦倒的樣子,他們甚至有點後悔接下了這個孩子。
不是不喜歡,是怕委屈了她。
但既然已經收養了,就一定要對她負責,把她健健康康的帶大。
看著懷裡這個軟軟糯糯,跟自己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孩子,兄弟倆思來想去。
(學生時期的葛紅花)
他們決定,改變往日靠乞討為生的方式,不管多苦多累,都要讓孩子吃得飽飽的。
哥哥葛保堯身體不好,留在家裡帶孩子,弟弟葛保田則出門打工賺錢。
為了賺錢,葛保田什麼髒活累活都做過。
最掙錢的就是給拖拉機裝土,裝一車3塊錢。
有一天,他一個人裝了10車,賺了30塊錢。
10車的土,一鍬一鍬裝一整天,他沒有任何怨言。
他只想著,有了這些錢,寶貝女兒就不會受餓了。
30塊錢是什麼概念?
當時,城鎮普通工人的工資一個月是150塊錢。
而他那一天,賺了人家近一周的工資。
甚至有一天,他還裝了13車。
有人調侃:
「保田啊,要年輕時候這麼幹,早就娶到媳婦了。」
葛保田只是笑笑,他現在有女兒了,不也一樣嗎?
留在家裡的葛保堯,為了照顧女兒也是費盡心思。
只要聽說哪家有哺乳期婦女,他就會帶著孩子去討一口奶吃,完全不在意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看著女兒每天都能吃得飽飽的,一天一個樣地越長越可愛,兄弟倆別提有多開心了。
他們想著,女兒長大以後肯定像花兒一樣美麗,于是就給孩子起名「葛紅花」。
也就是這朵紅花,溫暖了他們的一生。
(成年後的葛紅花)
為了區分,他們決定讓紅花喊葛保田爸爸,喊葛保堯大伯。
但在葛紅花的心裡,都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父親。
等葛紅花到了要上學的年紀,兄弟倆又開始為孩子籌學費。
葛保田開始外出「討喜錢」。
村莊附近只要有辦紅白事的,葛保田就到那家門口放一掛鞭炮,討一些這家的喜錢。
有時會討到一塊錢,但有時討來的,卻只有一頓罵。
而身體不好的葛保堯,儘管幹不了重活,也會在家附近撿一些廢品,賣了錢貼補家用。
這一來二去,兩個人終于在女兒上學之前,湊足了學費。
葛紅花從小就知道,自己上學的錢來之不易。
懂事的她鉚足了勁學習,成績在班級裡總是名列前茅,每學期都能帶著獎狀回家。
這讓兩位父親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漸漸長大後的葛紅花,發現自己的家庭和別人不一樣:
她沒有母親,而有兩個父親。
終于有一天,她開口詢問。
兄弟倆躊躇半天,向女兒道出了她的身世。
葛紅花了解到自己並非父親的親生女兒後,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父女關係。
相反,葛紅花更加感激他們。
她知道,正是兩位父親的含辛茹苦,才為自己搭建了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
而現在,她能做的,就是好好讀書,未來才有可能讓兩位父親過上更好的生活。
(葛紅花和兩位養父)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就在葛紅花全力準備中考的前一個月,大伯葛保堯突發腦血栓,下肢癱瘓無法行動,只能臥床在家。
為了不影響葛紅花考試,葛保田什麼都沒有告訴她。
他一邊照顧哥哥,一邊打短工賺錢。
可是這麼大的事,哪裡能瞞得住?
葛紅花得知消息後,陷入了絕望。
看到葛保田每天那麼辛苦,家裡家外哪邊都不敢撂下。
他的身體狀態越來越差,肉眼可見地日漸憔悴。
葛紅花心疼不已,她決定暫停學業,回家照顧大伯。
她對葛保田說:「爸,你賺錢已經夠累了,大伯就由我照顧吧。」
但是葛保田深知,學習對于女兒的人生來說至關重要,絕不贊同她停止學業。
葛紅花一意孤行,向學校申請休學一年,回家專心照顧大伯。
洗衣、做飯,再把飯一口一口地喂進大伯的嘴裡,她每天細心地伺候著大伯。
大伯的咀嚼能力退化,有時一頓飯要喂上好久,葛紅花的一個姿勢也要保持好久。
有時候喂完飯,她的身子都僵了,總要放鬆活動一陣後,才能自己再吃飯。
(葛紅花做家務)
不只是餵飯一件事,每隔兩三個小時,葛紅花就要幫大伯翻身、處理大小便。
為了延緩大伯的肌肉萎縮,每天還需要幫大伯按摩至少半小時。
就這樣,在葛紅花的悉心照料下,葛保堯的身體終于得以恢復。
儘管身體有了好轉,可是葛保堯的大腦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他每天糊裡糊塗,連葛紅花都認不出來。
可葛紅花不在乎,只要大伯能好好活著,就是對她最大的安慰。
一年的休學時間到了,爸爸葛保田催促她立刻返校學習。
葛紅花見家裡的情況有了好轉,便放心地回學校,再次投入學習。
雖然休學一年,但葛紅花卻從未懈怠。
只要有一點點空餘的時間,她就會拿起書本復習功課。
回到學校後,她的成績依舊名列前茅。
第二年的中考,她考上了蒙城最好的中學:蒙城縣一中。
在高中繼續埋頭苦讀的葛紅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兩位父親貸款6000元,把女兒送進了大學。
如願進入大學的葛紅花,經常暢想著工作掙錢後,可以帶著父親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葛紅花和兩位養父)
本以為日子會越來越好,可是,生活又猝不及防地給了葛紅花當頭一棒。
大二那一年,葛紅花給爸爸打電話。
她聽出電話那頭的爸爸說話聲音十分虛弱,于是詢問爸爸的身體狀況。
爸爸說,自己最近有點感冒,其他的沒什麼大問題。
但葛紅花掛了電話後,卻在教室裡坐立難安,就像她說的:
「我跟他們生活了20多年,我知道他在騙我。」
做了一番思想鬥爭後,葛紅花向老師請假,收拾東西回了家。
上學之前,兩位父親便因為沒有經濟收入,在政府安排下,住進了當地的敬老院。
葛紅花回家就是奔著敬老院去的,但一進兩位父親的房間,眼前的一幕就讓葛紅花心痛不已:
屋裡一片狼藉,兩位老人骨瘦嶙峋,異常憔悴。
原來,爸爸葛保田突發腦血栓和腦梗塞,已經躺在床上無法動彈。
而大伯葛保堯,也因為身體不好,智力低于常人,而無法自理生活。
她無法想象,這兩位老人最近這段時間是怎麼熬過來的。
葛紅花留在家裡,盡心盡力地照顧了兩位老人三天。
學校馬上要考試了,葛紅花犯了難。
爸爸知道後,立刻催促葛紅花去上學。
思慮再三後,葛紅花最終狠下心,拜託同在敬老院的其他老人幫襯著照顧父親,自己先回學校準備考試。
她說:
「我該長大了,該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了。
我必須有長遠的打算,上學就一定要上好,這樣才有可能照顧好兩位父親。」
(葛紅花和養父)
同年,葛保田的身體逐漸好轉,葛紅花也拿到了國家獎學金5000元。
她用這些錢給父親們買了一台電視機,給他們的生活帶去了一些快樂。
能讓父親們過得更好,是葛紅花唯一的生活目標。
2012年,葛紅花大學專科畢業,她以全縣第四名的成績考取到蒙城的教師編制。
與此同時,大伯葛保堯的身體每況愈下。
在一次突發腦血栓後,他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
而好不容易身體有所恢復的爸爸葛保田,為了不影響女兒的前途,獨自一人照顧哥哥過度勞累,再次倒下。
醫生告訴葛紅花:
「你爸的病比你大伯還嚴重,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不能再勞累了。」
葛紅花聽了,一下子情緒失控,嚎啕大哭。
不是說「越努力越幸運」嗎?
為什麼自己這麼努力,卻換不來兩位父親的健康平安呢?
根據她的考試成績,本可以留在鎮上教書。
但她最終選擇了偏僻的馬集鎮薛湖小學,只因為學校離家近,方便她照顧兩位父親。
更難得的是,學校了解到葛紅花的實際情況後,直接把學校的兩個儲物室騰了出來,提供給葛紅花一家三口人居住。
葛紅花開心不已:「爸爸和大伯是我最親的家人,只有把他們帶在身邊我才放心。」
這樣,她就不用每天緊急忙慌地來回在家和學校之間奔波了。
學校就是家,家就是學校,更方便她的工作和生活。
(愛心志願者探望兩位老人)
上班的第一個月,葛紅花拿到了1500塊錢的工資。
她自己沒捨得花一分錢,而是用200多塊錢給兩位父親添置了新衣。
看到他們穿上新衣服後,皺紋叢生的臉上掛滿笑容,葛紅花感到無比幸福。
但因為兩位老人身體不好,每天都需要服用藥物。
一家三口的日常開銷,僅靠葛紅花的教師工資,遠遠不夠用。
所以,在週末、寒暑假的時候,葛紅花會出去打工。
她在速食店端盤子、打掃衛生。
回到家後繼續照顧兩位父親,不辭辛苦,毫無怨言。
就像當年,葛保田為了她有奶粉喝,一天能裝10車貨;
葛保堯為了她能喝到母乳,厚著臉皮去向別人討要。
儘管如此辛苦,但她依然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
同事說:「雖然每天要照顧養父和養伯,但是葛紅花所帶的班級成績,一直在年級裡排名前三,我們都很敬佩她的精神。」
貧窮的三口之家就這樣走過了一年又一年。
雖然辛苦,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對葛紅花來說,就是最好的安慰。
2015年,教學業績突出的葛紅花,被調去蒙城縣附小。
她向學校申請了公租房,依然帶著兩位父親一起「上班」。
他們住進一間60平的公租房裡,那是他們最好的安身之處。
大伯和自己住在單獨的臥室,爸爸睡在客廳的醫療床上。
這床是她花費2000元為爸爸專門購買的。
她說:「醫療床可以推動和升降,這樣就可以隨時推著爸爸去院子裡曬太陽。」
一家人的生活水準,也隨著葛紅花工資的提高,慢慢有了改善。
父親在,家就在
好景不長,2018年,葛保田因為腳部、肺部感染住進ICU。
一天的進口藥物費用、其他的治療費,加起來要2000多塊,幾乎是葛紅花一個月的工資。
這對于他們這樣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鉅款。
(葛紅花和兩位養父)
家裡的錢用完了,葛紅花便四處借錢為爸爸續命。
很多人勸她放棄,因為老人年事已高,長期多病,希望渺茫。
但葛紅花堅決不同意:
小時候,他們沒有放棄我;
現在,我也不能放棄他們。
就這樣,葛紅花一邊上班,一邊打工湊錢,一邊照顧葛保堯,再苦再累她都不怕。
因為她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聽聞葛紅花一家人的事情後,學校組織了教師捐款。
縣婦聯和縣文明辦也送來慰問金,希望能幫助這個艱難的家庭渡過難關。
來自社會的關愛,更給了葛紅花堅持下去的勇氣。
也許是葛紅花的孝心感動了上天,一個月後,葛保田醒了,從ICU搬回普通病房。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葛保田的身體大有好轉,葛紅花為爸爸辦理了出院手續。
日子又一如往常。
為了能緩解爸爸身子僵硬的問題,葛紅花再次認真學習了護理和按摩手法。
她每天為爸爸擦身、翻身、換尿不濕、餵飯。
這位半路出家的「護士」,把父親照顧得妥妥當當。
除此之外,她每天還要照顧大伯葛保堯,督促他按時吃藥。
雖然大伯依然認不得葛紅花,但在她為大伯擦去嘴邊口水的時候,大伯總會裂開嘴,朝她呵呵地笑。
葛紅花說:
「爸在,家就在。
哪怕爸迷糊了,不會喊我的名字。
但只要能呼吸,能吃我做的飯,我就感覺很幸福。」
(葛紅花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直到現在,已經34歲的葛紅花還沒有結婚。
她依然守候著兩位父親,三個人相依為命,相扶相持。
而她至極之孝的故事也被許多人知曉,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為表彰葛紅花,相關部門相繼為她頒發了「亳州十大新聞人物」、「安徽好人」等獎項。
而這個三口之家,也被評為「安徽省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
2019年,在中央文明辦舉辦的「中國好人榜」活動中,葛紅花再次獲得「中國好人」的榮譽。
面對這些榮譽,葛紅花非常平靜。
她表示:「這些頭銜都是身外之物,而照顧好兩位父親,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在,才是家;有家,才有溫暖,辛苦才有意義。
一生回報,難償父恩
葛紅花說:「父親的養育之恩,我要用一生來回報。」
葛保田和葛保堯用盡半生將葛紅花撫養成人。
而現在,葛紅花正在用她的一生來回報他們。
(葛紅花和兩位養父)
什麼是親情?
儘管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但葛紅花與兩位父親之間的感情,早已超越了血緣親情。
他們是彼此的依靠和信仰,是生活中支撐彼此的動力。
而這,就是家的意義。
愛在,家就在,有了能夠遮蔽一切苦難的港灣,生活再苦,便也不怕了。
如今,大伯葛保堯81歲,爸爸葛保田78歲。
祝願他們在女兒葛紅花的悉心照料下,安度一個平和幸福的晚年。
看了葛紅花和兩位父親的故事,我們眼前浮現的,便是那句最樸實的話: 人間自有真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