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的一個雙休日,小編和影友去農村采風,經過縣城邊的一個小村口時,看到兩位村民正在晾曬油菜,一個穿紅裙子的小女孩拿著笤帚也在幫忙打著下手,一幅頭頂烈日老少合力勞動的畫面就在眼前,我們當即決定停下來看一看究竟。
經瞭解,這位大嫂說自己姓周,今年55歲,是這裡的徐家溝村人,自家種的4分多地油菜籽成熟了,早上剛收割回來,趁著今天好天氣,和老伴正在晾曬油菜籽。大嫂看到我們用相機在拍,便停下了手裡的活說,有什麼可拍的,農村人在幹活,穿的髒兮兮的,拍出來不好看。我們說明來意後,大嫂才慢慢放鬆了戒備心,主動聊起了家常。
這位正在用簸箕簸油菜籽的大哥姓張,是周大嫂的老伴,今年58歲。
在我們和大嫂聊天的時候在聊天,觀察到小女孩年齡雖然不大,但是很是懂事的樣子,感覺到比同歲大的孩子勤快懂禮貌,大嫂解釋說,她和老伴有兩個兒,這小姑娘是她大兒子的女兒,今天學校放假了,起床後看到我們兩口子在門口幹農活,就跑出來幫忙了。忙到現在還沒顧得上給她做早飯呢。我們正好買的有小籠包,趕緊拿了幾個給小丫頭,小丫頭推辭一番後,還是怯生生的接過包子,坐在路邊吃了起來。
回到院子,大嫂聽我們在表揚這孩子很懂事聰明,歎了口氣說:孫女叫王張好,在逸夫小學讀五年級,孩子出生剛9個月的時候,她媽嫌家裡經濟條件不好離家出走,過了一段辦回來辦理離婚手續就沒有回來看過孩子一眼。孩子四歲的時候,我在幼稚園門口遇到孩子她媽,好說歹說,才同意在孩子出來時看了看孩子,也沒說啥就走了,從9個月大到現在就見過那一次面。咋有這樣狠心的媽媽?大嫂一邊說著一邊搖頭,看得出大嫂恨透了這個前兒媳。
在院子裡,大嫂一邊喂雞一邊說,孫女今年10歲了,幼年裡,她沒有媽媽的概念,直到現在,媽媽兩個字從來說不出口。 周大媽說,兒子離了婚後,一直沒有再婚,由於身體也不好,不能幹重活,在縣城附近幹些零零碎碎短工活,也賺不下多少錢,眼看孫女在慢慢長大,生活上都要開銷,除了種有4畝地外,還養了些雞補貼家用,儘量不讓小孫女受委屈。
常言道:貧家出孝子。10年來,小張好在奶奶的撫養下,早早就學會了洗衣服、喂雞、洗碗刷鍋,和整理被子,知道了感恩和孝敬老人,在學校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學習成績也很優秀,是班裡的三好學生。
同行的影友悄聲問小張好,想不想媽媽?小張好搖搖頭,說了一句讓人心酸的話:我沒有媽媽。他再問孩子有關媽媽的話題,小張好就不再多說話了,只是埋頭洗碗。小張好是怎麼想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思念媽媽是孩子的天性,或許是孩子的奶奶給孩子灌輸太多媽媽不好的緣故吧?不過這樣的媽媽也的確少見,婚姻失敗了,孩子是無辜的,在這麼說也是你懷胎十月生下的親骨肉呀?
周大嫂說,在家裡我和他爺爺給她做什麼好吃的飯吃都行,都能滿足她,但在孫女長大了,上小學四年級了,給孫女輔導家庭作業的事情上很是吃力,雖然自己是初中畢業,但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課程輔導了。
周大嫂說自己現在身體也不好,腰痛幹不了重活,天天得吃藥。小張好的爸爸沒有再結婚,現在在有色公司打工,沒有再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怕結婚後後媽對小張好不好,所以就沒有心思再找。我們也知道單親家庭對孩子成長不好,可我們也改變不了現實呀?子聽了大嫂的話,我們無言以對,只能說幾句我們自己也覺得無力的勸解,悄然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