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七旬老夫妻冬天下山,夏天返回山裡避暑納涼過夏,過著候鳥一樣的生活

七旬老夫妻冬天下山,夏天返回山裡避暑納涼過夏,過著候鳥一樣的生活
2021/08/30
2021/08/30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田園夢。我們從田間鄉野聚集,用鋼筋水泥覆蓋土地,建造出高樓大廈,城市越來越宏大、越來越先進,越來越擁擠、越來越雷同。於是,又開始懷念鄉間的自由,看四季分明、花開花落,走在田野,風在身邊、草在眼前。然而,心中再嚮往,真正能做到回歸田園的人,好像還真沒有幾個。

走進山西省晉南中條山區,為了躲避高溫沿著山間小道走進了深山腹地,車子翻上一個山頭看到了山坡上的三間瓦房,遠處的山頭上風力發電機轉動著大大的風扇,為我們送來了陣陣涼風,傳統農家與現代農業在這裡碰撞融合成一幅畫卷,一行人異口同聲喊叫停車,站在樹蔭下舉起照相機,白色的水泥山路如蛇形般的通往深山,似乎有點曲徑通幽的感覺,誘惑著大家繼續前行。

果然不出所料,蜿蜒的山道從三間屋舍邊上繞過,一直通向了山坡上一個小山村,順著溝邊行走發現了隱藏在山溝裡一戶人家,一陣狗狗的叫聲過後,看到一對老人走了出來,笑呵呵地迎接了我們,阿貝說他姓岱,今年已經年過古稀,這裡的小山村以前有40多戶200餘口人,10多年前大家響應號召開始往山外移民,現在只留下了7戶人家13口人生活在此,當然不包括自己,前幾年他也搬到了山下小鎮,只有夏季暑天才會回到山裡,就像候鳥一樣來回飛,今天算我們運氣好,碰到他回家吃午飯,否則是見不到人的。此話一出讓人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岱阿貝和大娘非常熱情,吆喝著我們回到了他的土窯小院,阿貝搬出小桌,大娘抱出一個西瓜,請我們坐下解渴降溫,山裡人熱情好客給我們營造了回家的氣氛,大家自然不會客氣,一邊吃著涼甜的西瓜一邊繼續和阿貝聊著天,老人說自家的老屋窯洞是爺爺手裡所傳,記不清多少年了,當地山區以前都是這樣的建築民居,裡邊冬暖夏涼很接地氣,特別是這暑天優勢更加凸顯,室外高溫可是洞內涼氣襲人,午休還要蓋被子到了晚上提前還要往土炕裡點一把柴火,否則後半夜寒冷異常,之所以能這樣可能是小山村海拔高,窯洞保溫的結果,這裡便是避暑納涼過夏的好地方,所以自己一年的時間是冬天下山夏天返回山裡,過著候鳥一樣的生活。

土窯洞內涼氣嗖嗖,真如一個天然的保溫室,我們在窯洞底部看到了老人家存放的蔬菜,看上去十分新鮮。大娘說住在農村基本不花錢,燒火有乾柴,吃菜地裡產,這些個蔬菜都是從小菜園子裡採摘下來的,完全成熟的蔬菜要及時採摘,放進窯洞保鮮能有10多天,隨吃隨取相當方便,吃不完還能送給孩子吃。西瓜放進窯洞一天后就很冰涼,和城市人吃的冰鎮西瓜一樣爽。

我們在土窯洞的另一側看到了地面上存放的兩堆小土豆,大的如雞蛋小的像鵪鶉蛋,覺得很奇怪,莫非是啥新品種?大娘一聽卻是不好意思地笑了,她說這是今年自家地裡種的土豆,種子是從菜市裡買的大土豆,種到了自家的地裡收穫回來就是這樣小,春天買回來五六公斤土豆做種子,自家的山地10多畝在10多年前就響應政府號召退耕還林了,只能種在中間的空地上,雜草樹木與土豆爭奪養分,所以才造成了這個局面,刨出來的土豆大約也就是五六公斤,真應了農村人說的那句老話「種一葫蘆產一瓢」。

岱阿貝從地上捧了一把小土豆繼續給我們介紹,他說別看這土豆長得像鵪鶉蛋,可是它是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不施肥不打藥不澆水,在槐樹林下自由生長,沒有農藥殘留更無污染,個小面貌醜陋可是吃著口感極佳,要比城裡買回來的土豆好吃得多,你們若是喜歡給你們帶點不要錢,聽了阿貝說的話女朋友似乎有點動心,可是想到老人家只收穫了這麼點,真不忍心,她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阿貝家的小院子有3孔土窯,中間一孔是他和老伴生活的窯洞,一窯多用,既是客廳又是臥室還是廚房,這是當地山區人傳統的生活方式,東邊的一孔窯洞以前是放置雜物的地方,現在裡邊存放著不少的生活和生產工具,窯洞的一角整整齊齊地放著大甕和勞動工具,西邊的窯洞原來是餵牲口的地方,這些年已經沒有實際作用了,可是阿貝依然保留留著石槽和水缸,也許是對往日生活的一種懷念和留戀。

岱阿貝有兩個兒子,都早已成家生活在市區,說起兒子他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說兒子們雖然沒有上大學吃上公家飯,可是現在都過得很不錯,都是在市里飯店幹廚師,雖然相當辛苦可是現在廚師的收入高,孩子們都能自立便是做老人最大的希望,這人生一世都是往下親,他們過得好自己就放心了,當然孩子們也很懂事,隔三差五抽時間回家回家來看他們,有事無事電話問安,現在自己身體在同齡人中就算是好身體,幹點農活不在話下,也不需要孩子們操心。

說到了幹農活阿貝就打開了話題,他說自己能動就不想給孩子添麻煩,冬天住在山下小鎮上還要出去打工,前半年回到山村就要下地,10年前所有的耕地都已經退耕還林種上了國槐,這收益不能立馬見效,他就在槐樹林裡還種了一些小麥和玉米,產量就和土豆一樣不如意,現在勞動就是為了鍛煉身體,能產幾個算幾個,有空就上山裡挖藥材還能賣些零花錢,這段時間山裡連翹成熟,每天和老伴上山就是采連翹,1公斤收購價格是28元錢(約合新臺幣120元),一天下來也有百十元錢(約合新臺幣400左右元)的收入,這就是前邊說的來的不巧是見不到他們的。阿貝以前家裡的生活用品基本沒有動,甚至還增添了電磁爐等等新型設備,村子裡至今還通水電,生活上也十分方便,山裡的生活依舊傳統,睡覺自然醒,吃喝隨自己,勞動當鍛煉,悠閒自在。

岱阿貝說山下小鎮上建起了移民新村,自己申請的時間遲了,房子現在還沒有到手,這兩年在山下他就是臨時租住在民房裡過個冬天,房租相當便宜花不了多少錢,國家給每戶補貼8萬元(約合新臺幣34.4萬元),自己交2萬(約合新臺幣8.6萬元),建的是高樓房,預計今年後半年才能完工,明年他和老伴就能搬進新房了,但是不論山下房子有多好,夏天避暑還是不如老家住上涼快,以後大半年的時間他還是想回到山裡生活,這裡畢竟是老家,老家難舍啊。

岱阿貝住的這條山溝原本還有其它兩戶人家,東側的一戶只留下了2孔廢棄的土窯洞,西邊的院子雖然完整,可是裡邊也是雜草叢生久不住人了。岱阿貝老兩口現在坐擁一片天地,悠悠然地在此養老,可畢竟現代文明已經走進小山村,後半年還是要告別這裡去移民新村的,他們忘不了老家,所以才會有現在候鳥一般的生活,您覺得這樣的生活好不好?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