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母愛是最偉大的,每一位母親從十月懷胎到把孩子撫養長大不知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每一次孩子生病最擔心的還是母親。母愛到底有多偉大,也許只有當過母親的人才能體會到。反過來說,我們也應該好好的孝順母親。
週末去山西平陸張村鎮遊玩,看見鄉村公路邊有一座占地有近2畝的大院子,院子中央是一棟嶄新的別墅,在鄉下農村顯得那麼扎眼,看到主人家的大門開著,敲門征得了主人的同意後進來參觀這個大院。
這位精神矍鑠的大哥就是別墅的男主人李大哥,李大哥說他今年50歲,房子是5前年剛蓋好的,把自家老宅的舊瓦房扒了重新蓋的,要不然現在哪能弄到這麼大的宅基地?
這位滿面笑容的大嫂是家裡的女主人,問起蓋房子的初衷,大嫂說自己有兩個孩子,孩子上學後,考慮到以後花銷大,看到村裡有很多人在北京打工,和婆婆商量後就都跟著去了,一干就是10多年,留下婆婆一個人照料孩子。婆婆很用心,兩個孩子都出息,如今都上大學了,老公惦記婆婆一個人在家沒有人照顧就回來了,看著婆婆一把年紀還住在原來的舊瓦房裡,就商量著把房子翻新一下。考慮到兩個人在外面打拼這麼多年手頭有些積蓄,自己也過了中年該過點好日子了,乾脆一步到位直接蓋成別墅。
在熱情的女主人帶領下,我們在別墅外面先參觀了起來,這個別墅第一感覺是大氣,主要是地方大,能施展開呀。大嫂說以前在北京看見人家的別墅都是有花園有綠地,考慮到家裡的老宅基比較大,乾脆就把別墅蓋在了宅基地正中央,上下一共兩層,差不多有近400平方公尺,總共蓋房子連裝修到入住一共花了差不多70萬(約合新臺幣301萬)。
我們看見門口車庫裡還停了一亮白色越野車,大嫂說為了讓婆婆出行方便家裡還專門添了一台越野車,連房子帶車一年時間花了上100萬(約合新臺幣430萬)。我們看見別墅兩邊的空地一塊是花園,一塊是菜地,正在整理中。真羡慕人家,有菜地可以吃到無公害蔬菜,有花園還種種花,打理一下心情。
我們再來看看別墅裡的內景,裝修算不上豪華,就一個字,敞亮。上下兩層看起來非常的寬敞。坐在客廳沙發上看看電視,陽光透過一整面牆的落地窗照在身上,感覺暖暖的。李大哥說考慮到老母親腿腳不方便,專門在一樓安排了臥室,他和媳婦住在二樓。
再來看看大嫂的廚房,看起來有沒有特別的大,大嫂笑著說,這就是農村的好處,地頭寬,什麼都大。
這位精瘦幹練的老太太就是李大哥的老母親,今年77歲了,精神頭不錯,看見家裡來了客人,又是端茶又是倒水,還拿出了家裡的水果招待大夥,一提起家裡的房子,老人嘴上說她來「氣」,兒子「敗家「,可是我們明明看見她嘴角是往上翹的,心裡甭提多美了。
雖說農村人過慣了苦日子,覺得「敗家」孩子蓋這樣大的房子浪費。不過看著兒子能置辦這麼大的家業,在農村就說明她兒子有本事,老太太也覺得臉上有光。最關鍵的是兒子和媳婦的那份孝心。現在農村有錢人也不少,但是不一定都捨得給老人花呀。
說到這裡,我們要為李大哥的媳婦點個贊,能體諒婆婆的不容易,用兩口子辛辛苦苦掙下來的錢換老人一個幸福開心的晚年。李大哥說他年輕時就和媳婦出去打工,為了掙錢幹過很多活,吃過很多苦。在外面經歷多了,很多事情也看開了,尤其孩子們都上大學後,想到老母親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家呆著就覺得虧欠,老人快80歲了,自己還能陪多長時間?錢沒有掙夠的時候,給老人進孝心不能等。想到這裡,去年清理完手頭的生意就和媳婦回了家,準備陪老人安度晚年。
臨走時,老婆婆一個勁地給我們說我不是有個好兒子,主要是有個好媳婦,一日三餐做著、四季衣服買著,知冷知熱的,村裡的老太太都可羡慕了。不得不說,老婆婆的婆婆做的到位,兒媳婦也能換位思考體諒婆婆的不容易,都能用真情對待對方,真替這對婆媳感到高興。
百善孝為先,就像《常回家看看》裡唱的,「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告別了幸福的李大哥一家子,小編也要回去看看老爸老媽了。四鄰都羡慕李大娘有個「敗家」的兒子,各位你對這個「敗家」的大哥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