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就應該是一個共同體,從生活習慣到思維方式,都必須在某個契機下達成一致。
但偏偏就有這麼一對夫妻,始終相敬如賓、AA制、衣食住行互不打擾......你所能想象的不該出現在婚姻裡的現象,他們全都做到了極致。
AA制、不牽手
相敬如賓是婚姻該有的狀態嗎?
39歲的愛子和丈夫和樹,之前都在遊戲公司上班,算是辦公室戀情最終修成正果。
婚後,兩人住在東京都練馬區的公寓裡。兩室一廳的房子,每個月的租金12萬日元(約人民幣7184元)。
雖然是租房生活,但因為倆人沒有孩子,所以經濟負擔也不算太重。更何況,兩人都有工作,而且收入也沒有混為一談,都是各自保管自己的。
所以他們婚後的生活一直都是AA制。
分得有多細緻呢?
房租各掏一半,包括伙食費、煤氣費在內的生活開支,都是共同負擔。
除此以外, 幹家務也是付費制。
由于愛子是個非常傳統的女性,即便自己也要上班,但還是大包大攬了所有家務,和樹多數時候都在當甩手掌櫃,下了班和朋友喝個小酒,回家可能倒頭就睡。
但儘管他不出力,錢還是給的相當痛快。他會按照最低時薪標準,也就是1500日元(約人民幣90元),向妻子支付酬勞。每個月以家務費的名義,一次性給妻子約4萬日元(約人民幣2400元)。
不僅是財務上保持「疏離感」,就連夫妻之間該有的親密,放在他們身上也略顯彆扭。
即便已經結婚兩年多,但他們卻從未直呼過對方的名字,更別說有什麼特殊的愛稱了。兩人也很少牽手,在節目組安排下的這次牽手,愣是整出了握手的感覺。
甚至當妻子拋出類似「我要是死了,你也能活得很好吧」這類的致命問題,丈夫和樹的回答,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標準答案,反而毫無求生欲的說了句「嗯,是的。」
如此不親密、不黏膩,甚至連基本的「虛情假意」都懶得做,怎麼看都不像是正常夫妻該有的狀態,但對他倆來說,卻無比自在。
因為兩個人都是比較害羞的性格, 要刻意表現恩愛、維持甜度滿分的狀態,有時候對彼此來說都是一種說不出口的負擔。
而像現在這樣,儘量不給對方添麻煩、不互相膈應、相敬如賓,反而讓彼此都覺得很舒服。
分鍋、分床、分活動房間奇葩相處帶來了什麼?
如果只是AA制、不過分親熱,尚且可以說是倆人在任何狀態下,都保持著很好的邊界感,但如果連衣食住行都要做到互不干擾,這邊界的范圍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但和樹和愛子卻覺得一切剛剛好。
負責做家務的愛子,也喜歡料理,所以廚房幾乎是她的地盤。但因為夫妻倆口味不一樣, 一個偏清淡,一個重口味,所以一般都會用兩個鍋,即便是相同的食材,也得放不一樣的調料。
看著很麻煩,但對愛子來說,同時滿足彼此的需求,比圖省事委屈其中一個人的胃,要好得多。
而且夫妻倆平時工作的時候,也幾乎都是在外面吃,只有週六才會在家下廚,所以這種繁瑣的過程,也沒有讓她覺得有多累。
當然,連鍋都要分,同床共枕更是不可能的。
從結婚到現在,夫妻倆一直保持分床睡的模式,臥室裡,兩張床挨著擺放,各自睡一張,互不打擾。
兩個人也不覺得分床跟婚姻不幸有什麼必然聯繫,對一個上班族來說,睡眠自由,不被打擾簡直太重要了。
除了分床, 他們在家裡還有各自的活動房間。
因為兩個人的愛好興趣都不同,愛子喜歡木質樂器、和樹喜歡腳踏車和手辦,與其勉強在一起做彼此都不感興趣的事,不如各自獨處,專注自己的精神世界。
雖然兩個人保持獨立的空間,也很難玩到一起,但並不妨礙他們互相欣賞,反而因為擅長領域不共通,讓彼此身上都多了幾分神秘感。
而這種喜好不同,甚至任性的延續到了婚禮上。
夫妻倆都覺得舉辦婚姻儀式太費錢,還不如拿著錢去旅行,在這一點上,兩人倒是想得如出一轍,但很快,喜好差異就出現了。
婚禮不辦,婚戒總得買吧。但 他們居然按各自的喜好挑了完全不一樣的款式——婚戒的價值,不在于樣式上是不是一對,而是擁有它的人是不是願意每天都戴著。
面對這種非常規的婚姻模式,一開始愛子也會覺得很困惑,因為丈夫過于在意「互相尊重、互不打擾」,但漸漸的,愛子接受且適應了——
雖然丈夫和自己的步調不一致,但他平日裡也非常尊重自己的喜好和習慣,結婚對彼此來說, 得到的是愛人的陪伴,卻也沒有因此打亂自己獨立的生活,這已經是很多人的嚮往了。
好的婚姻該不該保持疏離、分得徹底?
自由、獨立,雖說這兩個關鍵字,是多數人渴望在婚姻裡能夠擁有的,但當真的有人完全做到時,又不免讓人覺得,這似乎不像是大家憧憬的婚姻狀態,反而更像是在搭伴過日子。好的婚姻該不該是這樣?小編給不了標準答案,但就如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所說: 夫妻到最後都會變成室友。
就算是再契合的兩個人,也會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如果一直綁在同一個空間、以同樣的步調面對所有生活日常,這未必是恩愛,也可能是煎熬。
就拿睡眠來說。
據暨南大學發佈的《2017年居住體驗報告》顯示:在中國,超過80%的已婚人士表示渴望獨處空間;日本每4對夫妻中,就有1對是分開睡的;在美國,有31%的夫妻分開睡覺。
所以儘管很多人的婚姻,沒有和樹和愛子那般過度自由,但 「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保有各自獨立空間」的這種意識,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納。
那如何分才能不影響感情?哪些空間的獨立性又有助于夫妻感情升溫呢?
分床:尊重彼此作息習慣,跟陪伴不衝突
在TED演講《夫妻之間該同床睡還是分床睡好?》中,行為科學家Wendy Troxel認為, 對于很多女性來說,睡覺不僅僅只是休息,而更重要的是一種社交行為。
兩個人睡在一張床上,就是對親密關係最好的維護和確認。因此很多女性即便抱怨物件打鼾,卻也不太願意與伴侶分床睡。
其實不必把這種「分」看成真正意義上的分。分床跟分臥室不同,它還是處于同一個空間內,只不過 以一種分離式陪伴的方式,照顧到雙方的睡眠。
所以,這裡說的「分」,並不是要與伴侶的生活劃清界限,有時候,分,也是為了更好的合。
這世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永恆的,婚姻相處模式也一樣。
也許今天你覺得朝夕相處,是兩情相悅最好的表現方式,但明天,又因為空間感不足,想享受一段時間的獨處。
誰看誰的婚姻都奇葩,但某些時候,又格外感同深受。說到底,伴侶相處,本身就沒有「應該有」的模式,真正長久的婚姻,都是在不斷磨合、不斷調整,然後達到一個個短暫的契合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