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讓我們乘上時代的快車,穿越時空隧道,瞭解新聞動態,這裡聚焦了社會的點點滴滴,最新最快的國內外社會民生動態,牧哥為您一網打盡!大家好,我是牧哥。
文/田園牧哥
現在的農村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也在不斷的變好。不少的人都在城市買了房子,在城市中定居。可是我們同樣也發現了一種現象,那就是雖然有很多的孩子在城市定居,可是並沒有多少老人會跟著孩子去城市生活。比如今天這位老人。
「我住在這個窯洞20年了,一直不捨得搬走,就因為住習慣了,加上這裡離路近,村裡人出門上地都從這經過。我年紀大了,眼睛也不好,人們路過的時候,能跟我說說話。」在中國山西省中條山南麓的一個小山村,正在廚房做午飯的趙大娘對牧哥說。
趙大娘今年86歲,老伴在10年前去世。雖然老人有兩兒一女,但她自從老伴去世後堅持要住在土窯中獨自生活,兒女怎麼勸都不行。老人說,自己住窯洞一輩子,喜歡窯洞冬暖夏涼,雖然兒子們都蓋了磚瓦房,但她住不習慣。圖為趙大娘居住的土窯。院子裡種了好幾株月季,目前開得正豔。
「我不去住孩子的磚瓦房,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的眼睛不好,腿腳也不靈便,磚瓦房大門上的鎖都是新式的,我不會開,孩子們一出去幹活,我害怕一個人在家關上了門後出不來,憋屈的很。」趙大娘說,她一個人住窯洞,家裡沒啥值錢的東西,平時根本不用關門上鎖,很省心。圖為老人拄著拐杖從土窯中走出。
「這個窯洞以前是村裡集體上挖的,緊挨著有兩孔窯洞,20年前和老伴一起給兒子看管果園時搬了進來,之後就一直居住在裡面,再沒搬走。」趙大娘站在窯洞院子裡介紹。
圖為趙大娘居住的窯洞內景。窯洞內只有一個做飯的案板、一張吃飯的小桌和三個老式箱子。
趙大娘的雙眼患白內障已有七年時間,雖然左眼動了手術,但現在還是看不清楚,平時幹活做飯都是憑自己的記憶,摸索著尋找東西和地方。圖為老人做飯時柴禾熄滅了,她摸索著用打火機點燃一張引火紙。
趙大娘說,她現在一天只吃兩頓飯,上午一頓,下午一頓,全是自己做著吃。「地裡的活我是幹不動了,所以平時吃的面和饃,都是兒子們給送過來。年齡大了,牙不好胃也不好,吃不多!」圖為老人用鍋燒了一碗麵湯,拿出半個饃掰碎後泡了進去。
圖為老人用麵醬當菜,在吃自己的午飯「麵湯泡饃」。
「我是從窮日子過來的人,那時候吃飽飯都難,現在的日子真是好多了,天天都是白麵膜。」趙大娘邊說邊問牧哥的父母是否還健在,讓牧哥一定要對父母好,「父母一點點把孩子養大,不容易啊!」
趙大娘的窯洞緊鄰村裡的一條馬路,每天都有不少人從窯洞前路過,一旦聽到腳步聲,她就會走出窯洞,和路過的人打招呼。「現在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裡人少,我總想看看人,和人說說話,這樣一個人就不著急了。」老人說。圖為趙大娘和村裡的一位同齡的老姐妹在院子裡聊天。
編後語:
父母老了,他們需要陪伴。雖然子女辛苦打拼不容易,但你知道父母落寞難耐的心情嗎?不要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發生,空了,常回家看看!爸爸媽媽,很想你,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