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蕾這十年多來,似乎一直沒有大動靜,沒作品、沒緋聞,只是固執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但事實上,徐靜蕾卻是一個渾身上下都散著著才氣的女子——
不管戀愛12年,卻堅持不被「一紙婚約」束縛的勇氣;以及直言 「愛情是必需品,但婚姻可有可無」的特立獨行戀愛觀;還是人到中年依舊叛逆,幹起粉刷匠, 把家裡刷成黑色的「家居界另類騷操作」,都讓這個女人格外地有「韻味」。
而徐靜蕾的故事,很適合泡上一盞茶,來慢慢讀、細細品,因為你總能在某個讀懂她的瞬間,找到情感上的共鳴點。
被大家公認的才女徐靜蕾,其實如果有得選,可能她未必會去當一個「才女」。
1974年,徐靜蕾在北京出生。她的父母都是工人階級,但感情並不融洽,生活中經常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吵大鬧。
這也導致長大後的徐靜蕾,對婚姻充滿了抵觸與恐懼,如今47歲還拒絕結婚。不過這些是後話,房君先暫且按下不表。
徐靜蕾的父親徐子健,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他從小就對女兒實施「打壓式教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虎式教育」。
在她剛學會走路,甚至還是一個不留意就會尿到褲子上的年紀,徐子健就開始要求女兒學書法、學英語、寫日記、背古詩,讀四大名著了。
幹得好不會誇,但要是幹不好,那肯定少不了一頓訓斥與責駡。
直到現在,寫得一手好書法的徐靜蕾,如果在父親面前寫字,還是會本能的哆嗦—— 因為「害怕父親罵人」已經刻在了她的DNA裡。
可能對于很多老一輩的父母來說,虎式教育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都說「不打不成才」。
但他們卻忽視了,過分打壓與苛責,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以至于需要一生去治癒。
在不和諧的家庭氛圍、父親虎式教育下長大的徐靜蕾,上了大學後,性格變得愈發叛逆——
她玩搖滾、與大自己18歲還有家室的王朔搞曖昧、在拍戲意外走紅後直接退居幕後當導演……種種令人大跌眼鏡的行為,或許都是她在對父親信奉的「教條人生」,進行反抗。
甚至連我們印象中溫馨舒適的家,都被她刷成了神秘又魔幻的黑色!
全黑的房間、腳踏車在天花板上「飛」、「張牙舞爪」的陰間燈光……你沒看錯,這宛如異度空間(地獄)的魔幻風格,是徐靜蕾本人親自設計的!
先來說說徐靜蕾家的整體風格。
她家上至客廳,下至衛生間,都採用了非常具有個人特色的黑白工業風設計—— 穩重之中又有一絲叛逆,與她本人的性格一樣。
客廳整體的風格,突出倆字—— 暗黑。
黑色的牆面、地磚,本應有陰森、壓抑之感,但當擁有超大落地窗的加持後,照入室內的自然光,便將負面氛圍全部掃除。
休閒區由一組米白色的軟皮沙發+表面不光滑的鐵藝茶几組成。
沙發的造型十分別致,採用了凹凸花紋的設計,看起來彈性十足,讓人忍不住想要躺下。再搭配上頗有年代感的茶几,讓客廳的硬朗中性風呼之欲出。
臥室延續了客廳的現代黑暗風,黑色牆面+紅木地板,搭配上一盞超大的床頭燈,襯托出溫馨又靜謐之感。
床品選用紅白花紋的被子,再用兩個鵝蛋黃的靠枕做點綴,顏色對比鮮明跳脫之餘,又很符合徐靜蕾文藝女青年的氣質。
床尾的米白色軟皮沙發,則展現出臥室特有的慵懶與舒適。
衛生間自然也不會落下,但黑色的木門+牆面,在狹小密閉的空間內,略顯壓抑。
于是徐靜蕾便在大理石洗手臺上,放置了三幅自己創作的油畫作品,點綴出一絲溫馨、居家之感,消弭大面積黑色帶來的不適感。
有趣的是,徐靜蕾之所以要把房子弄成黑色,是因為當初在裝修的時候,她想要打造一個夢寐以求的「沉浸式」書房,于是神秘又給人以平靜之感的黑色,便成為了她的首選。
確定了顏色後,徐靜蕾便親自上陣,挽起袖子、擼起滾筒,來粉刷書房的牆面。
但沒想到這種把白牆變黑的騷操作,讓徐靜蕾十分著迷,于是就順勢沿用到了客廳、臥室、衛生間等大大小小的空間。
不過你還別說,搭配上紅木地板,以白色踢腳線過度,這黑牆還真有一絲與生俱來的高級感。
此情此景,就仿佛又見到了上課時老師寫板書時用到的大黑板,估計才女老徐往日創作的靈感,在這裡就能噴薄而出~
書房內部的「景色」更是一絕。
天花板刷上了顏色不均的黑色油漆,牆面安裝上黑色的鐵藝板,略有玩搖滾時的那股重金屬風。
一張長方形的超大檯面承擔了辦公、置物的雙重功能。
如此靜謐的環境裡,確實是一個靈感的完美「孵化場所」,十分適合創作。
裝修房子不走尋常路的徐靜蕾,在生活中自然也是一個極其特立獨行的人,甚至她的人生,比她的家來得還要「叛逆」。
總的來說,徐靜蕾的叛逆並不是單純的要和「規矩」作對。在她的世界裡,叛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是任性而已。
比如,她從沒打算過要和誰結婚。
雖然與男友黃立行在一起11年了,並且對這個男人特別滿意,以至于稱他是「心理醫生給自己開的藥」。
但她卻說: 「愛情是必需品,婚姻不是。」
好在他倆的婚戀觀也一致:自在享受戀愛,才是理想與追求的生活。結婚生子不是人生的必然選擇,能自由選擇的才是人生。
當然,導致徐靜蕾「恐婚」的最大因素,其實就是因為她的父親。
徐靜蕾曾在某節目中透露,父母從自己年幼時吵架到現在,以至于她帶二老出門旅遊都會精神高度緊張,生怕他們一言不合又「幹起來」。
她說「現在一想到‘家庭’,潛意識裡就覺得吵,很吵。不會覺得是和和睦睦相敬如賓那種。」這,便是她恐婚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那便是想要自由,不想被束縛。
從小在父親的嚴加管教下,自由二字仿佛天方夜譚,如今能主宰自己的人生後,便會特別渴望自由,也會討厭被束縛的感覺。
當然,最重要的是,徐靜蕾並不需要透過婚姻去獲得什麼,一紙婚約也好,相夫教子也罷,都不是她人生的目的與終點——
「人們說婚姻是個保障,我覺得我的人生不需要這樣的保障,情感上我很有安全感,經濟上更不需要誰來保障我。」
在婚戀觀上,徐靜蕾的叛逆,來得清醒又通透。
當然,雖然不結婚,但徐靜蕾和男友還是非常恩愛。在他們9周年紀念日時,徐她還破天荒地撒了一把狗糧:
「九年多以來,我時常有病,你永遠有藥。」
大概戀人之間最「上癮」的相處模式,便是如此了吧——你偶爾有病,但沒關係,他有解藥。只要有他在,你的不完美就能被彌補和拯救。
(對不起,雖然是很溫馨動人,但還是有被的底下熱評「黃藥師」給笑到!!)
當然,不婚不育主義的徐靜蕾,在早些年也被很多人看不慣,覺得她太前衛了,也太自我了。
甚至有人會說:「要是女人都像你這樣不生孩子,那人類不就絕種了嗎?」
但徐靜蕾卻十分雲淡風輕,她尊重恨嫁的,也不會去提倡恐婚, 「人應該想幹嘛就幹嘛。你覺得結婚幸福,你就結婚,我會恭喜你,也給你送禮物。但我覺得不結婚也很幸福,你為什麼就不能祝福我呢?」
徐靜蕾似乎永遠保有清醒的獨立思考能力,不管是住在與眾不同的黑房子裡,還是戀愛11年不結婚,她都十分清楚自己要怎麼活。
比如從小學習書法,即使寫得一手好字,如今也時常練字,從不怠慢。
比如某天突然想要畫水彩,于是40多歲的她拾起畫筆,從基本功練起。
10個小時畫10個蘋果,還調侃自己「畫了兩斤蘋果還畫不好,急了!」
再後來,她又迷上了當裁縫,從零基礎開始學穿針、匝線。然後自己做包、做飾品,小有所成,逐漸成為了一個手藝人。
如此這般灑脫、真性情,也難免會叫人忘記她是「四大花旦」和名導的稱號。
不過徐靜蕾從不在乎這些名號與標籤,才女、導演、書法家、畫家、裁縫……什麼都行,反正在她眼裡,來人間走一遭,好玩的事那麼多,必須都得去試試才能不虛此行。
如果有人說她啥都幹,但啥都幹不精,她也會不客氣地回懟:「 我是覺得誰自己願意幹嘛就幹嘛,沒必要拿自己當一標準去評價別人。」
房君也非常欣賞徐靜蕾身上的這股自由叛逆勁——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怎麼活就怎麼活,世俗的眼光不該成為束縛自己前進的絆腳石,人生原本就沒有標準答案。
最後送大家一句老徐說過的話: 為不喜歡的事含辛茹苦,為不喜歡的人強顏歡笑,這樣的經歷,在我們18歲以前是磨練,18歲以後,就是苟且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