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今天少女和各位粉絲朋友們來說說香港一位艱苦度日的男人的故事。
香港的居住環境真的是一言難盡,像一些納米樓可能還好,但更過分一些的劏房籠屋,那生活條件真的是……唉。
而「謝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今年54歲的他,大半生都在劏房裡度過,剛剛入了秋,但回憶起夏天的經歷,直言難熬!
整個夏天,謝先生在這間僅有1.8坪多的劏房裡 ,總共放了4台電風扇,即便是這樣,晚上酷熱難耐的時候甚至也要去屋外避暑,想想這樣的生活,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
每天回家,謝先生都要經過這狹窄的樓梯,曾經中風的他上下樓梯其實還蠻困難的,但無奈,這是每天的「必修課」。
他的房子還算好,是一戶分為了三套的劏房,這區區1.8坪、沒有公共廚衛的劏房,每個月也需要2200港幣左右。
▲劏房內狹窄的面積
房間是狹長型的設計,硬要分的話,有三段空間。
中間一個簡易的衣櫃是唯一的隱藏收納空間,所以其他東西擺在家裡,顯得非常雜亂。 裡側是睡床,僅有一扇小窗可供通風換氣和採光。 靠門的小桌,擺放了小飲水機等物,基本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集中在這裡。
無奈,這就是真實的劏房生活。
屋內是謝先生的小床,這裡通風性非常差,僅有一扇小窗,完全不能為家裡通風換氣,謝先生說,夏天躺在床上,別提多難熬了。
窗戶的窗簾,其實是一個小被子,用來遮擋陽光阻隔熱氣,最重要的是,擋住對面樓上空調排出的熱氣,謝先生也曾想安空調,但也許是電力難以承載、也許是費用太高、也許是房東不讓,總之最後便不了了之了。
整個夏天,他幾乎都要用電風扇來度過,一開始的時候,是一台電風扇在送風,但逐漸地有些不夠。
謝先生便又買了一台風扇,分兩個位置吹,但要知道,在如此狹窄的空間中,空氣難以流通,僅僅是風扇吹風很難降溫。
于是,後面謝先生又買了台空調扇,這已經是第三台風扇了!
再加上房頂的主扇,謝先生的夏天,基本上全靠這4台風扇納涼,雖然效果有限,但也是他能做到的極致了。
再覺得熱的話,就只好多喝些涼水降降溫,晚上的時候,他往往會起床好幾次,去自己的小桌子上接一杯水喝。
像謝先生這樣的人其實還有許多,他也直言,輪到他住公屋的話,還得再等近10年,這樣的生活已然讓他有些麻木。
在這樣逼仄擁擠的空間中生活,真的會讓人感覺到非常壓抑,謝先生說他現在就是在咬牙生活,期盼有天能住到公屋中。
▲衛生情況較差的公衛
總而言之,看完這些劏房生活的故事,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哪怕自己現在住的也是一間小房子,但相比之下,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呢?
香港房價是眾所周知的高,舉個例子,香港全職公車司機月薪一般是兩萬港幣,如果放在內地,這是一筆不少的工資,但是在香港,就是不可能買得起房子的工資。
假設司機是單身,平時就吃很普通的街邊小店,叉燒飯每份大概35港幣,早餐就假設吃10港幣,這樣每天需要80港幣。每月在吃飯上就花費了2400港幣!
但是請注意,這是最低標準,每個月難道就不會有出去改善生活的時候嗎,如果選擇一家普通的烤肉店,人均大概是200港幣,再加上一些額外的應酬,可能總共又需要花點1000港幣。這樣一來,每個月只剩下了16600港幣。
現在解決掉了吃飯問題,接下來需要考慮居住問題,租一個普通的兩人合租的一居室,每個月大概需要4000港幣,再加上水電煤氣,還有個人洗護用品,每個月大概4500港幣。
好,這樣下來就剩下了12100港幣,然後要注意香港的私立醫院收費是很貴的,如果沒有保險,得病了,想排隊到公立醫院,基本上會把人拖到gg。所以每個月還需要500塊的保險支出,那還剩下11600港幣。
那麼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認為這樣的生活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