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一對聾啞夫妻,丈夫叫馬昊然,妻子叫李敖。
「給你我轟轟烈烈的渴望和溫柔,給你我百轉千回的喜樂和憂愁……」
這首歌,唱的就是他們。
這場相差四歲的姐弟戀,也是跨越1300公里的異地戀。
聽不到對方的聲音,無法用語言互訴心聲。
但所有這些,都阻擋不住兩顆靈魂的雙向奔赴。
從網路相識,到奔現結婚,他們歷經1年零3個月,只見過6次面。
無聲的世界,倔強的呐喊
在某平臺上,有一位叫「李勇敢」的聾啞姑娘,她用手語視訊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
她用名字告訴所有人:
活著,就得勇敢。
她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鼓舞螢幕前的殘障人,重燃生活的信心;
也讓深陷焦慮的普通人,更加珍惜現下的生活。
目前,她已經收穫20多萬粉絲。
(李敖的視訊封面)
她是李敖,出生于1993年,來自內蒙古牙克石。
三歲時,因突發高燒,用藥不當,李敖的人生進入一個無聲世界。
「沒有聲音,只有樣子;感覺得到,說不出口。」
這就是她的生活。
剛開始,李敖在普通學校讀書。
但因為是聾啞人,她沒少受欺負。
那時候,她最害怕看到別人的眼睛,那裡面寫滿了嘲笑和憐憫。
她知道別人議論自己,卻聽不見對方說的是什麼;
她看得見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卻無法張口反駁。
啞巴、聾子,沒有玩伴……
李敖從小就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惡意,她漸漸變得沉默,內心充滿抱怨。
她常常一個人靜坐在房間裡,靜靜地流淚、發呆。
她真的想不通,為什麼只有自己這麼不幸。
她不知道,在房門的縫隙之外,父母一直心如刀割地看著她流淚。
其實,父母的心比李敖更痛。
他們唯一能替女兒做的,就是想方設法,給她最多的關愛。
他們將李敖轉學到特殊學校,那裡的孩子都是被上帝裝錯翅膀的天使。
同學們相互鼓勵、加油,老師們親切關懷、指導。
李敖終于感受到,來自父母、親人之外的善意。
她在學校學習舞蹈,還參加過不少比賽,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她在那裡找回了自己——那個原本就應該愛笑愛鬧的活潑女孩。
她對生活,積聚出堅定的信仰:我一定要,也一定可以過得很好。
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
李敖馬上高中畢業,她要獨自面對這個社會了。
她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是什麼。
(李敖獨自穿梭在城市的街道)
李敖找工作非常不順利,四處碰壁。
她去飯店當服務員。
有一次上菜時,不小心把菜汁灑在顧客的衣服上。
她慌忙用手去擦,心裡著急道歉,卻根本說不出話。
顧客本就因為衣服被弄髒,心情不好。
再看見李敖一聲不吭,火氣更大了,連連指責她連句「對不起」都不會說。
趕到的大堂經理連忙解釋:「對不起啊,她是個聾啞人。」
「聾啞人?聾啞人你用她端什麼盤子?」
已經躲在一旁的李敖戰戰兢兢,她無能為力,只能凝視著顧客和大堂經理上演「默片」。
看他們的神態和動作,果不其然,這份工作泡湯了。
她又找到一份足療按摩師的工作。
但社會險惡,年輕漂亮的李敖,從一開始,就被不懷好意的足療師傅盯上了。
有一次,師傅教她培訓手法。
在李敖專心練習的時候,師傅借著「糾正手法」的理由,「手把手」占她的便宜。
這還沒完,他緊湊著李敖的身體,使勁抱住她,欲行不軌。
剛剛18歲的李敖,被嚇壞了。
她使出全身的力氣拼命掙扎,就像瘋了一樣。
憑著一股子蠻勁,她終于逃出那個惡魔的鉗制,踉踉蹌蹌地跑出店裡。
因為精神高度緊張,還沒跑出多遠,就和一個騎腳踏車的人相撞,兩人雙雙倒地。
結果,李敖的手臂上多了一條深深的疤痕。
那條疤痕,附著了這個社會的惡,也時刻提醒她:
人,一定要自強,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李敖胳膊上的疤痕)
經過這次意外,李敖變得謹慎、堅強。
她要鍛煉自己與世界抗衡的能力。
即使起初,力量很微小,但她必須開始。
後來,李敖在家人的安排下,去一家銀行做保潔工作。
她工作非常認真,每一處責任區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從不怠慢。
工作之餘,她還去公園附近擺地攤,售賣小玩具。
看到女兒如此向上,又如此辛苦。
父母既欣慰又心疼,他們張羅著給她尋找終生的託付。
有人給李敖介紹了一個相親物件,對方患有小兒麻痹症,但好在家境殷實。
父母認為,這樣的條件對女兒來說,不失為一個好的歸宿。
但這個舉動,卻讓自尊心極強的李敖大發雷霆:
「我的婚姻,我自己做主!」
在倔強的李敖看來,身體殘障,從來不是可以湊合生活的理由!
命運雖給予自己不幸,但只要不認輸,一定有機會扭轉這種不幸。
她堅信:自己創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馬昊然、李敖生活照)
在生活中,李敖沒有什麼朋友。
短視訊興起後,她仿佛看到一個新大陸。
她嘗試著用手語自己錄製視訊,跟大家分享日常生活。
就是這一舉動,改變了她的人生。
2017年8月,她介紹了自己的身世,大膽公開自己的身體缺陷。
她沒想到會有太多人觀看,甚至做好被攻擊的準備。
但幾天之後,李敖卻大吃一驚。
數千點贊,數百評論,完全超乎她的想象:
「你好漂亮啊!」「加油!」「勇敢的女孩!」……
一段段充滿愛意的評論,讓她淚濕眼眶。
在粉絲的鼓勵下,李敖把網名改成「李勇敢」。
名如其人,她是一個勇敢樂觀的女孩。
許多身負自卑,在人生深淵裡苦苦掙扎的殘障人,因為「李勇敢」,生活的鬥志越燃越旺。
馬昊然,就是其中一個。
2018年3月24日,李敖收到一條資訊:
「你好,我叫馬昊然。」
一句話,開啟一場感天動地的愛情。
(他們的日常生活照)
相同的命運,不羈的靈魂
馬昊然出生于1997年,遼寧遼陽人。
一歲時,也是因為高燒用藥,這個世界對馬昊然按下了靜音鍵。
母親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悄然離開。
馬昊然的成長世界,是灰色的。
從小,他便跟父親相依為命。
為了讓父親少操心,他很早就學會了自立。
什麼事都學著自己幹,什麼苦都願意吃,他變得隱忍而堅毅。
自立懂事的馬昊然,順利讀完大學。
但在找工作的路上,依然困難重重。
他學過廚師,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炒出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
他幹過搬運工,幾百斤重的貨物,每天從早搬到晚。
最終,他選擇到一家工廠當操作工。
每天起早貪黑,十分辛苦。
體力上的苦累不算什麼,他最苦悶的是,整個工廠只有自己一個聾啞人。
沒有人看得懂手語,沒有人可以和他順利地交流。
同事們的嬉笑怒駡,工廠機器的轟鳴聲,對他而言,都是一種遙遠的距離。
他沒有朋友,每天只能埋頭幹活。
對于這個喧囂的世界來說,他好像是一個局外人。
(樂觀的馬昊然)
馬昊然的內心,無比渴望一份關愛和認可。
原以為,自己的一生將會在孤獨和沉默中度過,但命運將「李勇敢」送到他的面前。
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兩個人,可以如此相似,她好像是另一個自己。
因為對生活有同樣的渴望與期待,對苦難也抱有同樣的不屈,他們變得無話不談。
李敖說:
「他能懂我內心的想法,可以說很有默契。
我和他不止有共同的經歷,還有共同語言,我很願意把心事全部告訴他。」
常年盤踞在兩個人內心的孤獨,此刻正在漸漸化解。
奇妙的是,在胳膊上的相同位置,馬昊然也有一道疤痕。
他們說,那原本就是同一塊拼圖。
因為命運而分散,卻又因為命運而相遇。
(馬昊然胳膊上的疤痕)
相識僅僅一個月,一個22歲的東北少年。
和一個1300公里之外,26歲的內蒙古姑娘,開始了一段無聲的愛情故事。
他們每天都會視訊「聊天」,有說不完的話,數不清的開心和快樂。
曾經的黑暗和痛苦,都被彼此眉眼間的溫情揉碎了。
李敖的視訊主角,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
她的生活也從一個人的形只影單,到兩個人的相伴相知。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馬昊然終于鼓起勇氣,奔向1300公里外的內蒙古。
他們要見面了。
在十幾個小時的車程中,馬昊然設想了千萬種見面方式,預先練習了上百次要說的話,一路上都在焦急且期待著。
他們在擁擠的火車站見面,茫茫人海中,馬昊然一眼就看見了李敖。
他緊緊地抱住李敖,兩顆心終于碰撞到一起。
什麼設想什麼演練,在相見的那一刻,只剩下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表達:
「我要擁抱她。」
李敖說:
「第一次見面,真沒想到小馬會摟住我,有點害羞,心臟一直砰砰地跳。
同時我也確定,就是他了。」
(李敖講述自己的愛情)
他們一起逛街,聊天,拍視訊。
李敖終于不用再一個人,呆呆地望著人來人往的公園,孤獨地賣玩具;
馬昊然也不用再一個人,面對眼前的歡聲笑語而落寞。
兩個無聲的世界相融在一起,碰撞出愛的聲音。
每一次的見面都充滿快樂,而每一次的見面又都是短暫的。
分別的時候,馬昊然的心像是被硬生生地撕扯開來,他太不舍了。
李敖看著開動的列車,也忍不住跟著一起跑起來,她不想讓他走。
既然已經認定了她,為什麼不讓這種相聚變成永恆呢?
馬昊然開始在心底默默盤算求婚的計畫。
(月臺上,不舍分離的馬昊然和李敖)
無言的愛情,繁茂的結果
2019年1月5日,海邊。
沙灘上的愛心,簡單的裝飾,都預示著那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是的,馬昊然決定向李敖求婚。
幾個鐵哥們與他相伴,共同見證幸福的時刻。
他深吸一口氣,忐忑地等待著自己人生中的女主角。
李敖一來到他的身邊,馬昊然便單膝跪地,用手語表白:
「大海不會變,春夏秋冬都一樣;我會像大海一樣,永遠愛著你。
李勇敢,請嫁給我吧!
讓我們手挽手,共同走進一個溫暖的地方,名字叫做家。」
他鄭重地拿出那枚一生只能買給一個人的鑽戒,眼含愛意,遞向李敖。
李敖沒有一絲猶豫,面露羞澀和喜悅,伸出了手。
馬昊然仔細地為她帶上戒指,二人緊緊地相擁。
(馬昊然在沙灘上求婚)
回憶起這段經歷,李敖說:
「那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時刻,因為我圓滿了。」
李敖準備結婚,消息一出,家裡便炸開了鍋。
在父母的心中,不僅擔心年紀輕輕的馬昊然不成熟,不穩重。
擔心他會對從小捧在手心長大的女兒不好,更不舍女兒遠嫁千里之外。
他們的內心是拒絕的。
然而,在兩家人碰面之後,他們的一切擔憂都煙消雲散。
兩個孩子的經歷是那麼相似,殘缺的身體裡,都種著一顆善良自立的心。
雖然命運不濟,卻都靠自己摸爬滾打地奮鬥著。
在飯桌上,李敖的母親哽咽著對準親家說:「要好好照顧她。」
馬昊然的家人說:「放心,以後李敖就是我家閨女,馬昊然就是你家兒子。」
這樁婚事,就此定下。
同年7月22日,是馬昊然的22周歲生日。
他一天也不願意多等,在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當天,就與爺爺奶奶坐了18個小時的車,到達內蒙古。
他和李敖,走進了當地的民政局。
拍照、簽字、按手印。
(馬昊然、李敖結婚證件照)
歷經15個月的愛情,終于結果。
拿到那本小紅本的時候,馬昊然緊張地發抖,李敖哭了。
她說:「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哭。」
這大概就是喜極而泣吧。
他們成為正式夫妻,正式與二十多年的孤寂與落寞,揮手告別。
10月2日,他們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婚禮。
在婚車裡,李敖對馬昊然表述著接親時的趣事。
而馬昊然似乎聽不進去,只一路盯著她傻笑。
此刻的他,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馬昊然、李敖的結婚證)
婚禮晚宴上,全程只有司儀訴說著他們的故事,新郎新娘只管享受來之不易的幸福。
台下的親朋好友,都揮舞著手中的螢光棒,為這份感動和不易,默默送上祝福。
婚禮無聲,卻很完美。
婚後的他們,除了不斷鞏固和磨合婚姻,也開始打拼他們的小事業。
他們成立了一家工作室,名字就叫「李勇敢」。
他們以直播的形式銷售化妝品,兩個人分工明確,相互協作。
李敖負責選品,馬昊然負責直播腳本。
視訊中的李敖面帶笑容,網友們總能從這個樂觀積極的姑娘身上,感受到對生活的熱愛。
面對網友的提問,夫妻二人利用紙筆進行交流。
一路走來,他們的粉絲越來越多,銷售額也漸漸攀高。
有時候,能達到月入過萬。
這個收入,雖然並不是很高。
但對于他們來說,卻是不斷努力的見證。
越努力的人,越幸運。
他們在努力的路上,收穫愛情、婚姻,有車有房有事業。
那個小小的工作室正在壯大、變強,經常會招收聾啞人士來工作。
他們表示,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到更多聾啞朋友。
生活還在繼續,他們不會輕易放棄。
(許多聾啞同學前來參加二人婚禮)
關于未來,李敖說:
「我們會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在相互扶持中一直幸福地走下去。」
他們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某平臺以他們的故事為原型,拍攝了一部專題片,一個關于勇敢的故事——《我叫李勇敢》。
故事告訴我們:
面對生活的刁難,要相信「我可以,我一定可以。」
生活不易,學會追光
李敖的不放棄,等來了馬昊然;
馬昊然封閉的心,向李敖敞開。
幸好,命運對他們露出了笑臉。
雖然耳朵聽不見,但他們的內心,都有對生活不屈的回應;
雖然不能開口說話,但他們身體力行,譜寫著最美好的生活樂章。
(熱鬧的婚禮現場)
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我唯一鍥而不捨,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過是保守我個人的心懷意念。
在我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
人生如鐘,搖擺不停。
在面對生活苦難的同時,依然不忘感恩,心存美好的人,必定有著最溫柔的信仰。
生活不易,學會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