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她是台灣首位遺物整理師,36歲成整理師「鼻祖」,整理師的家也是一塵不染嗎?并不,一塌糊涂,從不斷舍離:我討厭極簡主義

她是台灣首位遺物整理師,36歲成整理師「鼻祖」,整理師的家也是一塵不染嗎?并不,一塌糊涂,從不斷舍離:我討厭極簡主義
2022/07/16
2022/07/16

小編曾看到過這麼一句話: 「漂亮房間的關鍵在收納,如果把住宅比喻成舞台,收納就是后台,后台發揮良好的作用,舞台才能成功。」

誠然,系統、有序的收納,對于一個整潔明亮的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注重養成系統收納的好習慣,甚至還衍生出了一個名為「收納整理師」的職業。

小編之前也分享過收納師的家,它們的設計風格大多都是,表面空無一物但內部卻暗藏玄機。

所有收納師的家,一定都是嚴謹入微、干凈清爽的嗎?

還真未必!

比如小編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位,台灣收納界鼻祖級別的存在,廖哥。

她就曾坦言: 「我最想整理的就是自己的家,感覺快要變成囤積狂了!」

廖哥,本名廖心筠,今年36歲的她,是一名收納達人,同時也是台灣首位遺物整理師。

但其實剛畢業那會兒的廖哥,職業與現在截然不同。

當時的她,只是百貨商場里一名服裝店的柜姐。

而之所以選擇了柜姐這一行,與她的外號「廖哥」有關。

由于從小她的嗓門就大,聲音非常豪邁,被其他小伙伴形容為「喇叭聲」,于是就喜提了「廖哥」這個稱呼。

長大后,性格與聲音一樣豪爽的她,便干起了百貨的導購推銷員,也就是柜姐。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段柜姐經歷,卻為廖哥之后成為收納達人埋下了伏筆。

當時,廖哥每天都要負責在倉庫整理各種衣服,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了自己的收納天賦。

「在我的腦中有一套系統,能對所有的東西都過目不忘,繼而產生「聯想性收納法」。」

于是,從2012年開始,廖哥成為了台灣第一批收納師,也憑借著過硬的專業技術,被譽為當時行業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2015年,在機緣巧合之下,廖哥跨足到了「遺物整理」這個行業,替那些往世之人處理他們塵封已久的物品。

「遺物」整理相較于「收納」整理不同的是,廖哥每次上門服務雇主時,都需要面對一個個傷心的靈魂。

雇主之一的鄭小姐,2021年在母親離世后,每周都與家里人來幫媽媽整理遺物。

可三個月過去了,房間始終收拾不完,反而讓鄭小姐感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喪母之痛。

萬般無奈之下,她只好請廖哥來幫忙,沒想到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內,房間就得到了清空。

她眼中含著淚說道: 「我終于可以好好地跟媽媽說再見了。」

與很多遺物整理師不同的是,廖哥在收拾的過程中,會同家屬們聊每一件物品對往生者的意義。

比如看到鄭小姐媽媽的衣柜里,整整齊齊收納著不同樣式的衣服時,廖哥帶著贊美的口吻詢問道:「你媽媽以前還蠻愛漂亮的哦?」

家屬們的話匣子,瞬間被以往的回憶打開,原本沉悶的氣氛也因此一掃而空。

廖哥提議鄭小姐可以將媽媽的首飾做成作品,用來懷念故人

對于廖哥來說,整理往生者的遺物時,更重要的是撫慰家屬的心靈。

「讓他們能好好告別,這才是我工作最大的意義。」

別看廖哥搞定鄭小姐的委托,只花費了短短的一個小時,其實在鏡頭之外,大多遇到的都是一些囤積嚴重的往生者。

所以每次完成整理的廖哥,回到家后都會疲憊不已。

用她的話說,就是:「全身都很累、很重、很疲勞。」

但盡管如此,回到家后的廖哥,還是需要保持著工作的狀態,因為她還有兩個女兒需要照顧。

廖哥的大女兒林詩夏今年6歲,小女兒林悠月也才只有3歲。

眾所周知,這個階段的小朋友給家里的收納系統,帶來的壓力是最大的——

不定期更新的玩具、五花八門的繪本、快速迭代的衣服……更重要的是,分量還得乘以二。

所以,「把工作帶回家」,實屬廖哥的不得已而為之。

但不同的是,身為職業收納師的廖哥,在對待自家的收納工作時,卻不喜歡「空無一物、內藏玄機」的極簡主義。

在她和丈夫看來,家就應該是豐滿且溫馨的,過度的空曠反而會少了生活的氣息。

當你走進廖哥家時,你一定不會想到女主人的職業居然是一名整理收納師。

入戶向右便是客廳,卻看不到沙發、茶幾、電視的身影。

取而代之的是三個互相獨立又聯系的工作區,左邊分別是廖哥的直播區,和她老公的工作區,右邊則是兩個孩子的閱讀、學習區。

本就不算寬敞的空間,在分割給四個家庭成員后,更是顯得有些擁堵。

好在物品的放置都十分有序、整齊,才顯得不那麼凌亂。

從客廳通往餐廳的過道上,靠墻擺放著一面酒柜。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廖哥出于愛好紅酒而收藏的,僅僅只是因為她老公每次去超市都習慣性的買兩瓶,回家后卻又不喝,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半面墻。

客觀來說,這種行為多多少少也算得上「囤積」了吧? 也難怪廖哥會說,她最想收納的就是自己的家。

餐廳的背景墻,自然也沒被放過。

餐桌兩側被滿滿當當的物件包圍了起來,如果你不仔細看的話,可能根本意識不到這是用餐區,甚至會誤以為是精品店的陳列區域。

相較于滿滿當當的客餐廳,廖哥的臥室則簡約一些。

整體面積不大,但運用各種淺色單品的加持,也能讓空間顯得通透又明亮。

有意思的是,廖哥在床邊的過道還塞下了懶人靠背沙發, 完全不在意平日打掃衛生的壓力。

不過,在廖哥家的儲藏室和女兒的房間里,你還是能看到媽媽作為收納師的身影。

比如衣服都按照季節分類整理,當季的就用衣架掛起來,做成開放式方便小朋友們自己挑選、拿取。

儲藏室也用開放式的置物架,將不同屬性的物品統一收納在一起。

對于廖哥來說,回到家繼續要干收納的「老本行」,或許并不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兒。

但為什麼這個家還會出現「囤積」的情況呢?

原來啊,這都是因為她的老公林嘉軍,一個自稱是家里唯一一個「仆人」的男人。

其實,別看工作時的廖哥,毫不含糊,可謂是雷厲風行。 但回到家的她,卻當起了「甩手掌柜」。

原因很簡單,她與丈夫的相處模式是「女主外,男主內」。

林嘉軍心疼妻子常常過著全年無休的生活,每天工作回家后,還需要開直播給網友教學,偶爾還會到處去演講授課。

倘若家務活的重擔還要壓到妻子的肩上,那實在是太辛苦了。

所以他辭掉了原本的汽修工作,化身為「超級奶爸」,學著一個人操持家里的家務、打理育兒的大小事務,讓廖哥能安心賺錢。

于是,這才有我們看到的,廖哥家疑似「囤積」的客餐廳——

其實這都是出自林嘉軍之手。

畢竟家里百分之八十的家務,都是他在負責。

不過,林嘉軍并不是一開始就自愿承擔「家庭主夫」這一角色的。

他坦言,起初自己也會有怨言,抱怨為什麼這些瑣事都全要他一個人來包辦。甚至偶爾還會以此來要挾廖哥:「小朋友都是我在帶,不然你試試看?」

但抱怨歸抱怨,冷靜后的林嘉軍也會問自己,倘若讓他去做廖哥在做的事,他行不行?

答案自然是不行。

久而久之,林嘉軍也習慣了給老婆、孩子當「仆人」的生活,并且以此為榮。

老婆直播,他就充當移動的「人肉攝影機」,老婆出差,他就全天無休地照顧兩個女兒。

在這個家里,看到的最多的場景就是,太太在前線「打仗」,背后有先生的全力支持。

像廖哥和林嘉軍這樣的「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其實并不算罕見。

但在他們家里,「女主外,男主內」不是義務的互換,僅僅只是比重的調配而已,廖哥回到家也會承擔起百分之二十的家務活。

就如林嘉軍說的那樣:

男人干家務,不需要太多理由。不干,也無需太多借口。我干,只是因為這是我的家,我愛我老婆,這里是我想經營一生的事業,僅此而已。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