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和子女住在一起,孩子們又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又該怎麼辦呢?
若選擇一起居住,又要怎麼做,才能讓三代人同居的日子,過得舒適暢快,沒有一地雞毛的瑣碎矛盾呢?
這對 「跨代同居」的北京二胎夫妻,就給出了不錯的答案。
為解決給雙方父母養老問題,夫妻倆想邀請四位老人來家裡同住,他們的房子很大,是個東城區72坪(使用面積54坪)上下兩層的別墅。
但由于他們之前將地下一層租了出去,導致房屋狀況並不適合3代8口人共同生活,于是在收回房子後,夫妻倆決定花520萬新臺幣將它徹底改造一番。
「就像進了一家密室逃脫,一進門非常昏暗,樓上樓下都是進門見灶,物品雜亂。」這是設計師進入別墅後的最大感受。
那麼,究竟要怎樣改造,才能讓這個昏暗雜亂的房子,既能滿足三代8口人的審美和需求,又能儘量避免因個體差異而容易產生的矛盾呢?
設計師的改造思路,是從採光方面開始解決。
一樓採光法
在不能滿足所有空間都擁有充沛陽光的情況下,就要把採光最好的區域,留給一家人最長呆的地方。
設計師將客廳與採光最好的南向臥室對調,原客廳位置以相鄰臥室的寬度為參照,新砌一面牆將空間一分為二,一半用作女兒房、一半改成鋼琴房,然後通過牆面留白及淺色木飾面為室內提亮, 為一家人打造出了既能陪孩子玩耍、輔導作業,又能讓一家人共同休閒的多功能客廳。
半地下室採光法
格局調整:負一層採光最好的兩間南向臥室,留給雙方父母;地下室的暗廚移到了中廳背靠天井的角落,改成開放式餐廚一體。
引光:佔用部分天井的面積,將窗戶向外延伸,白天射下的自然光能直接垂下來,消滅採光死角。
補光:利用軟膜天花模擬自然光,全方位提亮地下室。
老人臥室都換上更為通透的大窗戶。
改造後的家,完全滿足三代人的全部生活及審美訴求。
屋主夫婦: 要有6個房間、作為電影發燒友,想要在家有影院級別的體驗;
兩個孩子:玩耍、學習相宜的成長環境;
雙方父母:一個滿足8口人就餐的大餐廳,以及很多放東西的櫃子。
乘著電梯來到一層,電梯口處規劃了一個 小衣帽間。
它由三組大衣櫃組成。
正面側面都是60公分深,後面設置了櫃中開放格以及設備箱,隱藏新風系統的主機,檢修口在左側最靠裡的門內,方便以後換濾芯。
繼續向裡走,便來到了 整個家最核心的區域——多功能客廳。
這裡由琴房和家庭圖書館組成,功能很是豐富。
第一個空間是琴房,右手邊擺放了一架白色鋼琴。
左側整面牆的開放式書架,從此處一直延續到最內部,滿足8口人對藏書與閱讀的需求。
琴房與客廳相連處,擠出了一個小水吧,裝了直飲機和一些小家電,不用下樓去廚房接水。
穿過吧台,就能抵達「家庭圖書館」。
書架的橫板比豎板退進去3公分,顯得更立體。
除了最頂端和最底端,每塊儲物格內都安裝了燈帶,視覺效果更加精緻。
取消電視,客廳改用 投影+可伸縮幕布組成家庭小影院,幕布的卡槽藏在書架頂部,不影響美觀。
因為有了長長的大書牆,沙發區域便沒有擺放茶几,背景牆也大面積留白,只留一株大型綠植做裝飾。
與客廳相連的小陽臺,作為孩子們的書房使用,左右兩側的書桌前都能坐兩個人,方便夫妻倆分別輔導功課。
一樓總共有3個臥室,屋主夫妻一間、哥哥一間、妹妹一間。
主臥的房門、衣櫃門和床頭背板都是淺色原木材質,整體感與延伸感極強,搭配灰色床品和白色牆面,素雅又沉靜。
床頭背板幾乎做到頂,與白色格柵板相連,既能拉伸視覺高度,又能凸顯層次感。
雖然沒有什麼裝飾,但細節把控得卻很精妙。
設計師採用懸浮式傢俱設計,將床背板、床、兩邊床頭櫃三者在視覺上連成一體,連櫃子的厚度都和床板一致。
燈光佈置也花了心思,晚上看書有閱讀燈,床頭背板側面走了一圈燈帶,更能烘托溫馨的睡眠氛圍。
哥哥的房間臨近電梯處衣帽間,加上內部面積小,便沒有做大衣櫃。
單人床與縱向牆面平行,留出更寬裕的活動空間。
床對面的陽臺包入室內,擴大內部使用面積,書桌擺放其中,不浪費每一塊犄角旮旯。
書桌旁利用不能砸掉的樑柱,設置一面中櫃,補充儲物。
陽臺中櫃設計圖
床右側的原木面板與主臥相呼應,剛好把陽臺立柱也包裹了起來。
飾面牆板
妹妹房是原一樓客廳隔出來的,格局擺放和哥哥房思路一樣,即使有個大衣櫃,也能留出充裕的走道空間。
屋主夫妻不需要主臥套間,兩個衛生間便都設置在了公區裡。
第一個衛生間藏在沙發旁的隱形門內,因為大家洗澡時間能錯開,就只保留了洗漱和如廁功能。
第二個衛生間在琴房與客廳相連的走道上。
別看它們面積都很小,合理的佈局和壁掛設計讓空間好用又整潔。
為了鍛煉孩子自己洗漱,所有衛生間洗手台的底部都留空,足夠放下小朋友的踏腳凳。
家裡真正的玄關,位于負一層。
地下原本進門就是廚房,改造後這裡變成了電梯間兼土間,裝了一個占地只有 1m x1.3m的螺杆式電梯,既節省空間,又能讓老人和小孩不用爬樓梯。
電梯間對面設計了一個60公分進深的頂面櫃,側面作為鞋櫃,正面集合了掛衣、洗衣、烘乾、髒衣簍等功能,縮短了日常家政動線。
從電梯出來向右走,原本的儲物間改成了 兼具健身房的多功能空間,裡面放置著一些家用便攜健身器械,擼鐵、有氧、拉伸一應俱全。
利用一整面牆安裝大鏡子,延伸小空間的視覺面積,不顯壓抑擁堵。
鏡子對面,是通頂白色儲物櫃,收納能力極強。
另外,考慮到屋主未來5-10年內可能會請保姆,所以在處理櫃門時,上下特意分開,即使以後放床,也不會影響上櫃的開合。
廚房被移到地下室中廳,直接做餐廚一體化設計,無論是做飯還是用餐都很寬敞。
頂面 自製軟膜天花,模擬自然光的效果,並將軟膜做了一些分割,每一個格子都可以單獨控制。
格子之所以這麼劃分,是因為從設計師希望牆、頂、地有對應的關係。
牆地關係:為了區分空間,廚房和餐廳的地面做了材質分色,廚房地面到灶台都是木紋磚,地和牆有延伸關係。餐桌的地面則選了與櫥櫃呼應的水泥灰磚。
頂地關係:軟膜天花左邊三個小格子,基本對應廚房木紋磚的區域;右邊比較長的格子,實際尺寸和餐桌的大小差不多,上下能呼應起來。
櫥櫃的動線完全符合一家人生活習慣,從右到左拿-洗-切-炒一氣呵成。
烹飪區特意放在採光井下方,並用吸附油煙能力更強的集成灶代替油煙機,採光與油煙問題都能解決(窗戶可打開)。
冰箱右側設置一面食品收納櫃,內部是儲物格,方便分門別類擺放物品、一目了然。
地下室南面的兩間老人房採光很好,4位老人同住,與年輕夫妻和兩個孩子完全分開,老人早起上廁所或做飯,都不會打擾到樓上的家人。
為了讓老人擁有各自的衛生間,設計師利用臥室門前的過道,將原始衛生間拆分成2個。
交錯的L型結構,還隔出了兩個淋浴區,方便極了。
原來的衛生間門移到中廳,過道隔出的衛生間,把門開在岳父母的臥室裡。
這樣,每個衛生間的淋浴、洗漱、如廁功能都很完善,公衛還多加了一個浴缸,給孩子們泡澡用。
衛生間外的走廊上,設置了一面磁吸塗鴉牆,夫妻倆在上面為父母們制定了鍛煉計畫。
岳父母房內新增套間衛生間後,右側過道不足60公分,為了不影響開門,設計師採用了幽靈門,滑軌安在門框上,解決門擋過道的問題。
衣櫃也設置在床尾,可以實現4個一門到頂的大衣櫃,櫃子隱藏了厚度,毫無壓抑感。
公婆房因為沒有獨衛,內部面積更加寬敞。
進門左側是與鄰臥同款的白色衣櫃,存在感低、儲物能力超強。
原始陽臺改成飄窗,空出的位置剛好滿足老人們在這兒下棋喝茶。
窗臺的高度差被降低後,在裡側增加2個臺階,可以直通屋外小院兒。
如今,屋主夫妻帶著自己的一雙兒女和父母,共居在這棟簡潔、溫馨又舒適的別墅裡, 養老問題與帶娃問題全部迎刃而解。
平日裡,他們可以呆在各自的空間做自己的事兒,也可以聚在廚房、客廳或院子裡享受三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老年人可以從年輕人身上感受到朝氣與生機,年輕人也能從老年人那裡學到處事哲學,一家8口其樂融融,一點兒矛盾也沒有。
對于那些既有養老壓力又有養娃壓力的家庭來說,「跨代共居」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也能讓我們在對未來擔憂的同時,多一份新的選擇。